研究資料首頁-> 專題研究計畫

研究資料明細

專題研究計畫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的幼兒教育──以幼稚園為例
資料日期 2013-10-31


[摘要] :
日治時期以幼兒為對象的幼托機構包括「幼稚園」、「託兒所」及「國語保育園」。「託兒所」即今日之「托兒所」,至於「國語保育園」係為日治後期以國語(日語)保育為目的的機構。

臺灣的幼稚園教育,肇始於日治時期,1897年,由臺人與日人合力籌設的關帝廟幼稚園是臺灣第一所幼稚園,但因師資與經費不足,不得已在1900年關閉。同年,在臺北則出現以日人幼兒為對象的「臺北幼稚園」。為使幼稚園教育能夠更具制度化,臺灣總督府先後於1905年、1921年頒布《私立幼稚園規程》(幼稚園に関すゐ規程)、《臺灣公立幼稚園規則》,臺灣的幼稚園教育才逐漸步上軌道。

日治時期臺灣的幼稚園教育與初等教育一樣,分為三階段。日治初期,日人、臺人分軌受教,明顯差別待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思潮興起,迫使總督府改變對臺方針,強調同化政策,1921年發布《公立幼稚園規程》(公立幼稚園に関すゐ規程),規定入學資格為三歲以上,尚未就讀公、小學校前之幼兒,同時日、臺幼兒共學。但因風俗習慣與語言差異,認為幼兒階段不宜實施日臺共學,因此總督府又頒布《公立幼稚園に関すゐ件》,將日、臺幼兒分別實施教學。二次世界大戰後,幼兒教育為配合皇民化政策,日、臺幼兒同為皇民教育的對象。

為使幼保科學生對於幼兒教育史能有更完整的認識與瞭解,本計畫擬以數位化教材方式進行,製作教材《日治時期的幼兒教育──以幼稚園為例》,內容大綱如下:

一、 臺灣幼稚園之設立與發展:
(一)幼稚園的起源
(二)幼稚園的制度化過程
(三)幼稚園的發展

二、幼稚園運作與師資
(一)幼稚園組織與運作
(二)保姆待遇與培育
(三)師資分析
(四)學生人數與來源分析

三、幼稚園設備與教學活動
(一)場地與設備
(二)課程內容
(三)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