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校外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
我認為大體捐贈這一點是非常大愛的,參觀完這次之後非常的感動,也很感謝大體老師的幫助。
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需要大體老師是因為可以幫入了解更多的病症,以幫助醫療貢獻。
對捐贈者之感想:
講課的醫者老師說,目前台灣的情勢其實很缺大體老師可以幫助我們研究醫療,所以很多大體老師用的期限需要使用更久一段日子,聽著老師這麼說真的心中只有感謝!
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我們在開始講課以前會有一個禱告的時段,用以表示尊重及感謝大體老師,而我個人是自己在每個醫者老師講完課之後,會在心中默念感謝。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學到了人的生理構造,以及疾病對於這些構造帶來的改變,就像有一位大體老師祂是腎臟癌,我們就發現了他的腎臟一邊正常、一邊大了三倍大以及有兩位大體老師的心臟大於一顆拳頭的大小,這個我們有向醫者老師發問,老師說可能是運動員或是心臟肥大等原因,剛開始接觸到時有驚訝的感覺,但是這樣有幫助我了解到更多的病症。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在上面的提問中,我有說道一位大體老師祂是腎臟癌,就因為這樣,當醫者老師介紹到時,其實我有些鼻酸,但是是感動的眼淚,因為這讓我想到,或許這位老師生前走的並不是那麼的舒適,而祂卻願意為了醫療體系這樣的奉獻,當下的情緒是非常的百感交集,是打從內心的感動及感謝,這些感想讓我想著,以後要好好地當一位護理人員,好好的回饋每一位病患,才不會愧對大體老師。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走完這一遭,感觸真的很深刻,除了對於大體老師說不完的感謝以外,有的收穫是課本上面看見的與現實上看線的不見得相同,像是課本上提到的淋巴結是綠色,但我們看到的是黑色,看待事物感覺的不同,或許是來自於感觸不同了,因為看完大體老師之後,覺得老師的奉獻很偉大,就會把一些平常在煩惱的、不那麼重要的小事放下了,我想盡我所能的幫助人,不管是幫助自己的家人或是我的個案。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
我認為大體捐贈這一點是非常大愛的,參觀完這次之後非常的感動,也很感謝大體老師的幫助。
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需要大體老師是因為可以幫入了解更多的病症,以幫助醫療貢獻。
對捐贈者之感想:
講課的醫者老師說,目前台灣的情勢其實很缺大體老師可以幫助我們研究醫療,所以很多大體老師用的期限需要使用更久一段日子,聽著老師這麼說真的心中只有感謝!
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我們在開始講課以前會有一個禱告的時段,用以表示尊重及感謝大體老師,而我個人是自己在每個醫者老師講完課之後,會在心中默念感謝。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學到了人的生理構造,以及疾病對於這些構造帶來的改變,就像有一位大體老師祂是腎臟癌,我們就發現了他的腎臟一邊正常、一邊大了三倍大以及有兩位大體老師的心臟大於一顆拳頭的大小,這個我們有向醫者老師發問,老師說可能是運動員或是心臟肥大等原因,剛開始接觸到時有驚訝的感覺,但是這樣有幫助我了解到更多的病症。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在上面的提問中,我有說道一位大體老師祂是腎臟癌,就因為這樣,當醫者老師介紹到時,其實我有些鼻酸,但是是感動的眼淚,因為這讓我想到,或許這位老師生前走的並不是那麼的舒適,而祂卻願意為了醫療體系這樣的奉獻,當下的情緒是非常的百感交集,是打從內心的感動及感謝,這些感想讓我想著,以後要好好地當一位護理人員,好好的回饋每一位病患,才不會愧對大體老師。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走完這一遭,感觸真的很深刻,除了對於大體老師說不完的感謝以外,有的收穫是課本上面看見的與現實上看線的不見得相同,像是課本上提到的淋巴結是綠色,但我們看到的是黑色,看待事物感覺的不同,或許是來自於感觸不同了,因為看完大體老師之後,覺得老師的奉獻很偉大,就會把一些平常在煩惱的、不那麼重要的小事放下了,我想盡我所能的幫助人,不管是幫助自己的家人或是我的個案。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