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技術體驗反思報告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作 業 名 稱:內外技術體驗反思報告
指 導 老 師:游雅清老師
班 級:五護三丁
姓 名:謝佩珊
學 號:0975101030
座 號:54
一.體驗技術:抽痰法
二.體驗技術之學理:
抽痰是為了幫助病人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便讓病人呼吸通暢抽痰的過程應保持無菌。抽痰是屬於侵入性的治療所以必須在技術執行之前先簽同意書。抽痰前後應給予高濃度100%的氧氣每次至少一分鐘,成人常用的抽痰管外徑為10-14Fr.抽痰管的外徑以不超過氣切套管或氣管內管內徑之二分之一為原則另外抽痰的壓力裝置可分為:中央抽吸裝置(壓力範圍:120-150mmHg,成人可用的抽痰壓力為7-15cmHg)、活動式抽痰機器(壓力範圍:7-15cmHg)。
抽痰管插入的深度依照放入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1.口鼻抽吸:15-20cm(6-8吋) 2.氣管內管抽吸:20-30cm(8-12吋) 3.氣管套管抽吸:10-12cm(4-5吋) ;抽痰時間每次為5-8秒,最長不可超過15秒,若病人有不舒服或臉色發紫則應該立即停止給予100%的氧氣觀察病人情形。兩次抽痰時間的間隔至少1分鐘以上(間歇性抽吸);抽痰的順序為:氣管內管或氣切處→鼻部→口部。抽吸管做了口鼻抽吸後就不可在做氣管內管或氣切處的抽吸。抽完痰之後需用清水清洗抽痰管管壁的痰液,協助病人恢復舒適臥位並監測生命徵象。任何與病患呼吸道直接接觸的裝置需都是無菌的,以避免肺部甚至全身性的汙染;未汙染的氣管內管或氣切造口的抽吸,於必要時可重複抽吸,但兩次抽吸間隔中需給予100%氧氣至少一分鐘
三.體驗經驗及反思:
(1)體驗題目執行過程的說明:
◎評估病患呼吸音,教導清醒病患做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抽吸)
◎向病患及家屬解釋抽痰的目的(減輕焦慮)
◎協助採舒適臥位(採半坐臥,以促進呼吸及痰液咳出)
◎給予病患100%氧氣一分鐘:清醒病患予氧氣面罩,衛教作4-5次深呼吸(提
高血氧,以降低抽痰時缺氧的危險)
◎中央抽吸系統:70-150 mmHg/抽痰機:7-15 cmHg(過低的壓力會無法達到抽
吸的目的過高則會增加呼吸道黏膜受損的危險性
(2)書寫內容需呈現該主題如何協助你培養八大核心素養: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抽痰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無菌,需要抽痰的病人大部分無法自己排出分泌物
在執行技術時,需要仔細的照顧到每一個部分,進入臨床與病人的互動是我
們日後執行技術之前需要特別注重的一點,與病人相處融洽病人也比較不會排
斥我們為他做技術。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在抽痰前後都要給予100%的氧氣,提高血氧以降低抽痰時缺氧的危險。協助病人採取適當的臥位,當個案有喘的情形發生就可以教導他半坐臥可以使橫隔膜下降使肺部擴張減少呼吸喘的情況。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很多事都有輕重緩急,其實很多事不要很死的照時間表有時可以轉換一下腦筋變通一下邏輯,像是在給予100%氧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準備該技術需要準備的東西,抽痰的時候若病人很不舒服我們則需要給予他休息的時候別執意執行技術,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關愛(caring)
在照顧每一個病人的時候要有把他當作是自己家人的心情,一樣的意思換做是自己家人生了病需要護士照顧的時候我也會希望那個護是能夠這樣對待自己的家人。在照護的過程中要會運用同理心去照顧個案。在照護時,我覺得重要的不僅是你技術要做的穩,同理心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態度,這樣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還可以跟家屬或個案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
◎倫理素養(ethics)
照護過程中就要注意病患的隱私,要記得拉上床簾,這樣不僅病患本身得到尊重,也可以尊重旁邊路過的人。只要是會暴露到病患的身體,此時也要記得拉床簾。就算我們是護理人員有些病人還是會不願意讓我們直接觸碰到他們的身體了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們讓他們有被尊重的感覺。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我們必須了解病人以及家屬的想法,知道他們想要、需要的,護理人員也要告知他們甚麼是必要的從溝通中讓病人與家屬得到正確的訊息,才能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藉由溝通來達到雙方的合作,也給予病人最好的照顧。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現在的我們就是多聽、多看、多學,不要抱怨學起來就是自己的,我覺得技術雖然學校有假人可以練習但是到臨床上還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常常練習的時候都還不夠認真一道臨床我們腦袋裝的在緊張的時候常常就是忘光光,努力學會和熟悉每個技術的步驟進到醫院才能夠學以致用。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很多知識都會不斷的更新,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人生中常常充滿要學習的人、事、物,尤其護理進到臨床書本還是很重要的工具,不能以為考到執照就能永遠離開書的世界,有時書本還是會救了你一命。
(3)能討論日後進一步探討提出建議:
有時常常學理記起來但是在執行技術的時候會忘東忘西是我需要好好檢討的部分,總覺得練習技術的時候總不能踏實的練習,而且期末考才考一次技術我希望每個技術都能考到才能加深印象光是自己練有時候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作 業 名 稱:內外技術體驗反思報告
指 導 老 師:游雅清老師
班 級:五護三丁
姓 名:謝佩珊
學 號:0975101030
座 號:54
一.體驗技術:抽痰法
二.體驗技術之學理:
抽痰是為了幫助病人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便讓病人呼吸通暢抽痰的過程應保持無菌。抽痰是屬於侵入性的治療所以必須在技術執行之前先簽同意書。抽痰前後應給予高濃度100%的氧氣每次至少一分鐘,成人常用的抽痰管外徑為10-14Fr.抽痰管的外徑以不超過氣切套管或氣管內管內徑之二分之一為原則另外抽痰的壓力裝置可分為:中央抽吸裝置(壓力範圍:120-150mmHg,成人可用的抽痰壓力為7-15cmHg)、活動式抽痰機器(壓力範圍:7-15cmHg)。
抽痰管插入的深度依照放入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1.口鼻抽吸:15-20cm(6-8吋) 2.氣管內管抽吸:20-30cm(8-12吋) 3.氣管套管抽吸:10-12cm(4-5吋) ;抽痰時間每次為5-8秒,最長不可超過15秒,若病人有不舒服或臉色發紫則應該立即停止給予100%的氧氣觀察病人情形。兩次抽痰時間的間隔至少1分鐘以上(間歇性抽吸);抽痰的順序為:氣管內管或氣切處→鼻部→口部。抽吸管做了口鼻抽吸後就不可在做氣管內管或氣切處的抽吸。抽完痰之後需用清水清洗抽痰管管壁的痰液,協助病人恢復舒適臥位並監測生命徵象。任何與病患呼吸道直接接觸的裝置需都是無菌的,以避免肺部甚至全身性的汙染;未汙染的氣管內管或氣切造口的抽吸,於必要時可重複抽吸,但兩次抽吸間隔中需給予100%氧氣至少一分鐘
三.體驗經驗及反思:
(1)體驗題目執行過程的說明:
◎評估病患呼吸音,教導清醒病患做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利抽吸)
◎向病患及家屬解釋抽痰的目的(減輕焦慮)
◎協助採舒適臥位(採半坐臥,以促進呼吸及痰液咳出)
◎給予病患100%氧氣一分鐘:清醒病患予氧氣面罩,衛教作4-5次深呼吸(提
高血氧,以降低抽痰時缺氧的危險)
◎中央抽吸系統:70-150 mmHg/抽痰機:7-15 cmHg(過低的壓力會無法達到抽
吸的目的過高則會增加呼吸道黏膜受損的危險性
(2)書寫內容需呈現該主題如何協助你培養八大核心素養: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抽痰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無菌,需要抽痰的病人大部分無法自己排出分泌物
在執行技術時,需要仔細的照顧到每一個部分,進入臨床與病人的互動是我
們日後執行技術之前需要特別注重的一點,與病人相處融洽病人也比較不會排
斥我們為他做技術。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在抽痰前後都要給予100%的氧氣,提高血氧以降低抽痰時缺氧的危險。協助病人採取適當的臥位,當個案有喘的情形發生就可以教導他半坐臥可以使橫隔膜下降使肺部擴張減少呼吸喘的情況。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很多事都有輕重緩急,其實很多事不要很死的照時間表有時可以轉換一下腦筋變通一下邏輯,像是在給予100%氧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準備該技術需要準備的東西,抽痰的時候若病人很不舒服我們則需要給予他休息的時候別執意執行技術,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關愛(caring)
在照顧每一個病人的時候要有把他當作是自己家人的心情,一樣的意思換做是自己家人生了病需要護士照顧的時候我也會希望那個護是能夠這樣對待自己的家人。在照護的過程中要會運用同理心去照顧個案。在照護時,我覺得重要的不僅是你技術要做的穩,同理心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態度,這樣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還可以跟家屬或個案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
◎倫理素養(ethics)
照護過程中就要注意病患的隱私,要記得拉上床簾,這樣不僅病患本身得到尊重,也可以尊重旁邊路過的人。只要是會暴露到病患的身體,此時也要記得拉床簾。就算我們是護理人員有些病人還是會不願意讓我們直接觸碰到他們的身體了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們讓他們有被尊重的感覺。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我們必須了解病人以及家屬的想法,知道他們想要、需要的,護理人員也要告知他們甚麼是必要的從溝通中讓病人與家屬得到正確的訊息,才能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藉由溝通來達到雙方的合作,也給予病人最好的照顧。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現在的我們就是多聽、多看、多學,不要抱怨學起來就是自己的,我覺得技術雖然學校有假人可以練習但是到臨床上還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常常練習的時候都還不夠認真一道臨床我們腦袋裝的在緊張的時候常常就是忘光光,努力學會和熟悉每個技術的步驟進到醫院才能夠學以致用。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很多知識都會不斷的更新,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人生中常常充滿要學習的人、事、物,尤其護理進到臨床書本還是很重要的工具,不能以為考到執照就能永遠離開書的世界,有時書本還是會救了你一命。
(3)能討論日後進一步探討提出建議:
有時常常學理記起來但是在執行技術的時候會忘東忘西是我需要好好檢討的部分,總覺得練習技術的時候總不能踏實的練習,而且期末考才考一次技術我希望每個技術都能考到才能加深印象光是自己練有時候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