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3 18:54:52

護理模範-白寶珠

我的心裡其實有許許多多的問號存在! 為什麼在我們的專業中有這麼多的看見和準則,可是在應用上卻無法被落實?到底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相信,台灣的護理人員在學理的涵養絕對是世界上屬一屬二的好! 隨便問一個護理人員關於護理的某個現象,她一定會回答,且回答得很學術…只是若是再找一個人,再問同樣的問題,有趣的是那個答案大概都會一樣。這個現象,反應出護理的教育訓練,真的很標準化,因此工廠製造出來的產品都是一個模子的。但是,反過來說「思考模式」 就被限制住了。也就是說,我們有很棒的材料可是再怎麼煮都是牛肉麵,當遇到問題,遇到有人不吃牛肉時,就無法煮陽春麵或是其他的東西出來。這真是個有趣的現象!另外,一方面護理工作很強調人性化,可是有許多的護理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是打罵教育,恨鐵不成鋼很不人性化!這種現象,在技職體系更是常見,而多數的臨床護理人員都是從技職體系被訓練出來的,因為這樣的環境,所以養成護理同仁害怕出錯,小心謹慎的習慣。這用在照顧病人的某些方面而言,是好的也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是卻是critical thinking 的一大阻礙。所以,常常產生了護理人員在被交待的事情上,完成率很高且可以達到100%甚至更高,但是若是沒有了SOP 沒了準則,就不知道該怎麼辦!甚至,停頓不前呢!另外一方面,就是護理人員所受到的肯定其實是少的,這也和我們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98分的考卷,在中國人的父母眼中會變成「好可惜!為什麼少了那兩分…如果再細心一點就好…真是不該犯這樣的錯誤呢!...」25分的考卷,在西方人的父母眼中卻是:「哇!很棒!至少對了25分,其他做錯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當西方人的父母,告訴孩子25分也很棒,重點是過程時,那個意義跟往後那個生命在面對問題時所產生的解決方式就會不同呢!
取自http://juliannehsieh.blogspot.tw/2011/04/blog-post.html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