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19:36:12

三篇個案報告的心得

肺癌在台灣為十大癌症死亡原因之一,而且十年來國內外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雖然目前的醫界不斷的努力研發治療肺癌的新藥,但對已經處在肺癌末期的病人,卻常常感到束手無策。

肺癌是指發生在呼吸道肺部氣管、支氣管或肋膜處的惡性腫瘤,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不易診斷,之後陸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全身倦怠、虛弱及體重減輕,是高發生率和低存活率的疾病。轉移後常見的症狀包含:神經系統轉移出現平衡失調及意識不清和轉移後的疼痛。

多數病患在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肺癌末期,常常合併胸痛、呼吸困難、肋膜積水等現象,五年的存活率相當不樂觀。特別是瀕臨生命末期的患者,不只會飽受各種症狀的折騰,還要面臨死亡情緒的壓力。

我所找到的個案報告,有一些相同的護理問題,有疼痛、營養少於身體所需、身體心像改變及預期性哀傷。

  1. 生理層面的照護: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除了依照世界衛生組之3B治療原則(1.非侵入性口服藥物2.定時給藥3.遵循三階段止痛用藥)評估醫囑的是當性跟有效性。發展治療性人際關係,信賴與不批評的互動,讓疼痛病患願意真實的說出自己疼痛程度的變化與心理困擾,使醫療人員能及早了解病患的疼痛型態、正確用藥。非藥理方面的護理,如:認知行為策略(例:放鬆技巧、轉移注意力、冥想和聽音樂)、芳香療法及按摩,這些方法可以藉由疼痛訊息的阻斷限制認知功能注意疼痛的問題,減少疼痛加重的思考,進而改善疼痛的問題。

癌症末期病患因食慾受到腫瘤代謝產物的抑制,容易因為食慾不振及身體不適導致食物攝取不足,在營養的照顧上1.先治療或減輕導因2.評估病患每日營養的攝取狀況3.視病患興趣給予飲食建議4.給予促進食慾的藥物。

  1. 心理層面的護理:因藥物導致身體外觀改變,無論是毛髮脫落或外表改變,

可能引起負向的感覺,降低自信,影響人際關係,甚至引發焦慮、憂鬱而拒絕治療,這護理人員須讓個案知道這些是藥物治療期的副作用,提供使用假髮或帽子、頭巾遮蓋毛髮脫落的問題,並介紹類似並有,股利多與之互動、討論、分享經驗,有助減少病患的挫折感,增加自我照顧的信心。

哀傷是個人面對失落或失去所愛的人而產生的心理及情緒反應,不僅是癌症病患,甚至家屬都可能出現哀傷反應,運用語言與非語言溝通,主動傾聽、陪伴,給予支持,並利用生命回顧,讓個案回顧過去,自我肯定一生的努力,運用戶裡關懷的特質,同理其感受與情緒,疏導宣洩,釋放壓力,並在家屬與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完成心願,以降低哀傷反應。

三篇文章中有一篇的建議,我覺得很不錯,建議醫院網站可建立肺癌病友會網站快速、有效的提供病患其他病友的經驗,且在出院前、返家後也能隨時參予此類團體,從中獲得更多政向的支持與抗癌經驗。

 

 

參考資料

吳秀春(Hsiu-Chun Wu)杜金錠(Chin-Ting Tu)照護一位肺癌末期病人之護理經驗 馬偕護理雜誌 4卷1 (2010/01), 45-54

 

 

陳黎雯(Li-Wen Chen)陳綱華(Kang-Hua Chen)一位肺癌末期病患之護理經驗 中山醫學雜誌 22卷4 (2011/12), 475-484

陳黎雯(Li-Wen Chen)陳綱華(Kang-Hua Chen)一位肺癌末期病患之護理經驗 中山醫學雜誌 22卷4 (2011/12), 475-484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