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17:52:04

103暑假作業-3篇個報

心得:
這次選擇的是有關肝臟類的個案報告。
肝癌在台灣是一種高發生率的癌症,主要的致病原因是B型或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慢性發炎。除了手術切除外,在過去二十年間,發展出的動脈栓塞,經皮酒精注射及冷凍治療改善了肝癌的存活率。所以,肝癌併遠端轉移在統計上有日漸增多的趨勢。轉移性肝癌可以在身體多處發現,最常見的器官是肺部。第一篇報告以一位股骨轉子間骨折為第一表現而發現肝癌之病人,藉此探討肝癌併骨頭轉移的診斷及治療。對於癌末又發生病理性骨折的病人,經過適當地評估,如果能接受手術治療,應該與病人探討開刀的可行性。開刀雖不能延長生命,但是卻能改善生活品質,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肝癌的診斷通常是在慢性肝病做例行檢查時發現。當肝硬化病人肝細胞原本可代償,但突然失去代償,如發生腹水或肝腦病變等狀況時就要小心肝癌的可能。
許多膽道閉鎖引起的肝硬化病童需進行肝臟移植重大手術才能維持生命,但有一半的青少年不願意配合醫療建議,對疾病所導致的身體外觀改變及身體限制非常在乎,故青少年患童除了忍受疾病所導致的身體不適之外,也需適應外觀上的改變。第二篇個報描述一位膽道閉鎖的青少女面臨肝硬化需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護理經驗。經由實際護理、會談、觀察、病歷查閱及身體評估等技巧收集資料,發現個案主要健康問題為營養狀況改變,少於身體需要、知識缺失、個人因應能力失調等護理問題。術後經由教導腹水產生原因及指導正確飲食之重要性,改善個案胃口差及擔心體重增加之營養不足問題。另運用照顧日誌、衛教手冊及影像學習來提升個案對術後復原過程及自我照顧之認知。肝臟移植術後因肝臟功能尚未發揮,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不足,會使血管內滲透壓下降,而形成腹水,所以術後仍需監測觀察引流液變化及血液中電解質。移植術後身體免疫反應會引發對移植肝細胞及血管產生排斥反應造成移植失敗,需要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防止排斥作用產生,而護理人員應提供免疫抑制劑之使用療效、副作用及其重要性等資訊給病人,以提高服藥遵從性。
臨床上偵測到的肝腫瘤,可分為惡性及良性兩種。而第三篇是在講解少見的良性腫瘤,臨床病理學上稱為〝發炎性肝偽瘤〞。其發生原因及病理機轉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大多是以肝硬化合併發生,在臨床表徵無特異性,但仍有發燒、腹脹和白血球過多等症狀。而放射線影像檢查及診斷均以傾向於肝內惡性腫瘤,同時合併腫瘤破裂。可見臨床上要鑑別此診斷是非常困難的。
文章資料:
林育嫺、陳澍群、楊善為、薛光傑(2006)‧肝癌骨轉移之手術:一個案報告‧安寧療護,11 (4),416-425。
江懿真、紀孟鳳(2013)‧照顧一位青少女肝臟移植術後病人的護理經驗‧志為護理,12(5),94-104。
王以仁、朱海榮、陳儉鏗、潘廣勤(1993)‧肝硬化合併發炎性肝偽瘤破裂:一個病例告‧中消醫誌,10(2),178-183。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