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下暑假作業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
在聖母也已經三年了,還記得剛升上一年級沒多久,老師就跟我們介紹過八大核心,有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批判性思考能力、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克盡職責性、倫理素養、溝通與合作、終身學習、關懷,還記得老師那時候一直強調八大核心有多麼重要,三不五時就會抽考我們一下,學校也會有八大核心的考試,現在想起來八大核心還真的是非常重要呢!不管是技術的練習還是在實習的時候幫病人做治療,這八個能力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到的,記得之前基護實習時,一進到病房就會跟病人們問早,這不就是個關愛的表現嗎!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直都在關心別人,像是從小一早起床我們就會跟家人互道早安,到學校老師教我們要關心同學,無形之中培養了我們的關愛能力。我們在技術練習當中也運用了許多的八大核心的能力
〈一〉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我們自己本身應該要具備的有生理、心理及醫學的知識→ 在做抽痰的技術時,我們必須知道抽痰管需要插入的深度是幾公分,然後依照位置的不同,插入的深度當然也會有所不同,還有抽痰前後給予100%的氧氣至少一分鐘,避免缺氧發生。
〈二〉 一般臨床技能:照顧病人要具備的技能,給予病人安全的照護→ 在基護實習的時候,由老師指導協助我安全執行技術,例如:給藥、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和小量灌腸等。還有和個案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那時候個案要出院,要贈送我食物,我立刻拒絕,並且真心祝賀個案出院。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發現問題並解決→ 例如在抽痰的過程中要觀察病人的嘴唇顏色,若是嘴唇有點紫色,可能是缺氧發紺的徵象,此時要立即停止抽痰動作,給予100%氧氣。
〈四〉 溝通與合作:透過語言與團隊合作→ 之前去基護實習,當我有問題的時候會主動提出並澄清,老師在指噵時,也會虛心受教,也和同學、學姊相處的很愉快,當學姊很忙碌時,會請我們幫忙量生命徵象,互相幫忙。
〈五〉 關愛:主動關心他人,有同理心→ 之前實習的時候,當我看到有病人要翻身或坐輪椅時,我都會主動上前去幫忙,並且注意個案的安全。我也會適時的關心同學,當同學遇到困難或作業作的不順利,感到沮喪時,我有安慰她,並且跟她說哪裡可以再做得更好,下次可以這麼做。
〈六〉 倫理:尊重他人→ 在做治療的時候,會尊重個案以及會幫個案將床連拉上,以維護個案隱私,執行照護時,尊重個案並且給予解釋。去量生命徵象時都會先跟個案問早,問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充分的解釋目的和流程。
〈七〉 克盡職責性: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負責任→ 實習的時候都有提早到醫院,提早做準備,以免來不及。熟悉單位的環境,包括物品擺放位置、常規,及病房的環境設置。當有學姐在做技術時,我會跟過去見習。
〈八〉 終身學習:不斷的學習→ 之前照護的個案診斷是肝硬化,有查肝硬化的症狀,有黃疸、皮膚黃色結節(特別分布於眼瞼)。回家的時候會回想今天做了哪些技術,做得好不好,哪裡需要改進,下次如何做會更好,也有與同學分享做技術的經驗,並告知同學注意事項
三篇個案報告讀後心得
*個案報告文章:協助一位母親與唇顎裂兒建立親子依附關係的護理過程
作者: 劉美娟(M. C. Liu) ; 江惠英(H. Y. Chiaang)
出處: 護理雜誌49 卷 4 期 (2002 / 08 / 01)
*個案報告文章:協助一位初產婦面臨產下唇顎裂患孩之護理經驗
作者: 王亮媜(Wang-Liang Chen) ; 許麗燕(Hsu-Li Yen)
出處:若瑟醫護雜誌4 卷 1 期 (2010 / 06 / 01)
*個案報告文章:照護一位唇顎裂青少年病患之護理經驗
作者: 張惠君(Hui-Chun Chang) ; 陳淑卿(Shu-Ching Chen)
出處:長庚護理18 卷 2 期 (2007 / 06 / 01)
【讀後心得】:每一位懷孕的母親在孕育自己孩子的過程當中,多少都會幻想一下孩子生出來的模樣,在妊娠第一期媽媽對胎兒的幻想是比較模糊的,沒有什麼形體可言,然後在第二期是會開始幻想孩子的長相、個性,最後在第三期會想孩子會不會不健康…之類的,所以當一位母親將懷胎十個月的孩子生下來,就被告知自己的孩子有唇顎裂,可想而知媽媽一定會很傷心、很難受,甚至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也會對父母親及家庭產生許多壓力以及衝擊。
對父母親而言,想要親近自己的小孩,卻又不敢靠近,那種感覺一定很難受,文中有提到個案說她和她先生一直很期待這個小孩的到來,但是看到在餵他喝牛奶的時候,牛奶都一直流出來,感覺他好像都沒有喝到,也會怕牛奶會流到他的鼻腔裡,擔心他會嗆到,然後覺得他連喝個牛奶都有困難了,以後是要如何養大他呢?
對一個唇顎裂的患者來說,如果要進行重建手術的話,要早一點進行比較好,通常都建議在2歲以前完成,因為怕影響日後的語言發展以及牙齒生長的部分,對唇顎裂的青少年來說,雖然以前有做過很多次手術,也很有經驗了,但是還是會怕手術進行的不順利之類的,或者是怕手術過程中會醒不過來,也會在意自己的傷口有明顯的疤痕,深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多多少少都會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尤其是與同儕的關係,深怕受到嚴重的影響,例如被同學排擠,被同學批評外觀之類的,這些都是唇顎裂青少年需要特別注意的,尤其是身體心像方面的議題。
在親子依附關係中總共分為五個期,每一個期有每一個期的目標以及給予的護理相關措施:
〈一〉放棄期:以增加父母親與孩子互動的機會,建立懷孕期正向的情感連結為目標。
〈二〉疏離期:要給予母親適當的抒發壓力以及情緒的機會,以減輕面對缺陷兒的壓力,並能與家人表達其個人的焦慮。
〈三〉陌生期:鼓勵母親能來探視孩子,並能與孩子有目光的接觸、主動碰觸孩子,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
〈四〉認識期:母親要認同寶寶,定期前來探視孩子,讓孩子覺得母親是安全感的來源,並努力學習出院的護理相關衛教,以及注意事項。
〈五〉附著期:母親能和孩子有親密的互動以及能了解唇顎裂孩子的後續照護。
在聖母也已經三年了,還記得剛升上一年級沒多久,老師就跟我們介紹過八大核心,有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批判性思考能力、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克盡職責性、倫理素養、溝通與合作、終身學習、關懷,還記得老師那時候一直強調八大核心有多麼重要,三不五時就會抽考我們一下,學校也會有八大核心的考試,現在想起來八大核心還真的是非常重要呢!不管是技術的練習還是在實習的時候幫病人做治療,這八個能力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到的,記得之前基護實習時,一進到病房就會跟病人們問早,這不就是個關愛的表現嗎!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直都在關心別人,像是從小一早起床我們就會跟家人互道早安,到學校老師教我們要關心同學,無形之中培養了我們的關愛能力。我們在技術練習當中也運用了許多的八大核心的能力
〈一〉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我們自己本身應該要具備的有生理、心理及醫學的知識→ 在做抽痰的技術時,我們必須知道抽痰管需要插入的深度是幾公分,然後依照位置的不同,插入的深度當然也會有所不同,還有抽痰前後給予100%的氧氣至少一分鐘,避免缺氧發生。
〈二〉 一般臨床技能:照顧病人要具備的技能,給予病人安全的照護→ 在基護實習的時候,由老師指導協助我安全執行技術,例如:給藥、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和小量灌腸等。還有和個案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那時候個案要出院,要贈送我食物,我立刻拒絕,並且真心祝賀個案出院。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發現問題並解決→ 例如在抽痰的過程中要觀察病人的嘴唇顏色,若是嘴唇有點紫色,可能是缺氧發紺的徵象,此時要立即停止抽痰動作,給予100%氧氣。
〈四〉 溝通與合作:透過語言與團隊合作→ 之前去基護實習,當我有問題的時候會主動提出並澄清,老師在指噵時,也會虛心受教,也和同學、學姊相處的很愉快,當學姊很忙碌時,會請我們幫忙量生命徵象,互相幫忙。
〈五〉 關愛:主動關心他人,有同理心→ 之前實習的時候,當我看到有病人要翻身或坐輪椅時,我都會主動上前去幫忙,並且注意個案的安全。我也會適時的關心同學,當同學遇到困難或作業作的不順利,感到沮喪時,我有安慰她,並且跟她說哪裡可以再做得更好,下次可以這麼做。
〈六〉 倫理:尊重他人→ 在做治療的時候,會尊重個案以及會幫個案將床連拉上,以維護個案隱私,執行照護時,尊重個案並且給予解釋。去量生命徵象時都會先跟個案問早,問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充分的解釋目的和流程。
〈七〉 克盡職責性: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負責任→ 實習的時候都有提早到醫院,提早做準備,以免來不及。熟悉單位的環境,包括物品擺放位置、常規,及病房的環境設置。當有學姐在做技術時,我會跟過去見習。
〈八〉 終身學習:不斷的學習→ 之前照護的個案診斷是肝硬化,有查肝硬化的症狀,有黃疸、皮膚黃色結節(特別分布於眼瞼)。回家的時候會回想今天做了哪些技術,做得好不好,哪裡需要改進,下次如何做會更好,也有與同學分享做技術的經驗,並告知同學注意事項
三篇個案報告讀後心得
*個案報告文章:協助一位母親與唇顎裂兒建立親子依附關係的護理過程
作者: 劉美娟(M. C. Liu) ; 江惠英(H. Y. Chiaang)
出處: 護理雜誌49 卷 4 期 (2002 / 08 / 01)
*個案報告文章:協助一位初產婦面臨產下唇顎裂患孩之護理經驗
作者: 王亮媜(Wang-Liang Chen) ; 許麗燕(Hsu-Li Yen)
出處:若瑟醫護雜誌4 卷 1 期 (2010 / 06 / 01)
*個案報告文章:照護一位唇顎裂青少年病患之護理經驗
作者: 張惠君(Hui-Chun Chang) ; 陳淑卿(Shu-Ching Chen)
出處:長庚護理18 卷 2 期 (2007 / 06 / 01)
【讀後心得】:每一位懷孕的母親在孕育自己孩子的過程當中,多少都會幻想一下孩子生出來的模樣,在妊娠第一期媽媽對胎兒的幻想是比較模糊的,沒有什麼形體可言,然後在第二期是會開始幻想孩子的長相、個性,最後在第三期會想孩子會不會不健康…之類的,所以當一位母親將懷胎十個月的孩子生下來,就被告知自己的孩子有唇顎裂,可想而知媽媽一定會很傷心、很難受,甚至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也會對父母親及家庭產生許多壓力以及衝擊。
對父母親而言,想要親近自己的小孩,卻又不敢靠近,那種感覺一定很難受,文中有提到個案說她和她先生一直很期待這個小孩的到來,但是看到在餵他喝牛奶的時候,牛奶都一直流出來,感覺他好像都沒有喝到,也會怕牛奶會流到他的鼻腔裡,擔心他會嗆到,然後覺得他連喝個牛奶都有困難了,以後是要如何養大他呢?
對一個唇顎裂的患者來說,如果要進行重建手術的話,要早一點進行比較好,通常都建議在2歲以前完成,因為怕影響日後的語言發展以及牙齒生長的部分,對唇顎裂的青少年來說,雖然以前有做過很多次手術,也很有經驗了,但是還是會怕手術進行的不順利之類的,或者是怕手術過程中會醒不過來,也會在意自己的傷口有明顯的疤痕,深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多多少少都會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尤其是與同儕的關係,深怕受到嚴重的影響,例如被同學排擠,被同學批評外觀之類的,這些都是唇顎裂青少年需要特別注意的,尤其是身體心像方面的議題。
在親子依附關係中總共分為五個期,每一個期有每一個期的目標以及給予的護理相關措施:
〈一〉放棄期:以增加父母親與孩子互動的機會,建立懷孕期正向的情感連結為目標。
〈二〉疏離期:要給予母親適當的抒發壓力以及情緒的機會,以減輕面對缺陷兒的壓力,並能與家人表達其個人的焦慮。
〈三〉陌生期:鼓勵母親能來探視孩子,並能與孩子有目光的接觸、主動碰觸孩子,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
〈四〉認識期:母親要認同寶寶,定期前來探視孩子,讓孩子覺得母親是安全感的來源,並努力學習出院的護理相關衛教,以及注意事項。
〈五〉附著期:母親能和孩子有親密的互動以及能了解唇顎裂孩子的後續照護。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