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心得
內容摘要:
(一)末期乳癌之安寧緩和照護:一個案報告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of Terminal Breast Cancer-A Case Report
施君穎(Chun-Ying Shih) ; 顧雅利(Ya-Lie Ku)
本文敘述一位接受安寧緩和療護的乳癌末期個案,於住院期間出現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問題之照護經驗。筆者透過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所制定之安寧療護患者評估單,對個案的身、心、靈、及社會等層面進行整體性及連續性評估,運用會談、觀察家庭互動、和身體評估等方法收集資料,確立個案因化學治療之副作用、癌症骨骼轉移、身體外觀改變及害怕面臨死亡,而出現噁心、疼痛、身體心像紊亂、死亡焦慮等健康問題。透過家庭會議及醫護團隊擬定護理計畫,提供個案身、心、靈個別化的照護,例如芳香、音樂、經穴按摩等療法來緩和個案的身體症狀,關懷、傾聽、同理、宗教師靈性引導、安排社工和志工的陪伴、以解決其身體心像和死亡焦慮問題,並運用生命回顧引導個案肯定生命意義,提昇其內在力量,以超越生死障礙,和順利地完成人生的最後階段,期許此篇個案報告提供護理人員面對癌末病患時,能以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理念來提供其身、心、靈、及社會等方面照護之參考。
(二)物理治療與行動輔具介入特殊教育的服務成效:個案報告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Therapy Service with Use of Mobility Device in Special Education: A Case Report
林珮如(Pei-Ju Lin) ; 李淑貞(Shwn-Jen Lee) ; 鄒志敏(Chih-Min Tsou)
特殊教育工作者與相關專業人員共同合作,是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育落實回歸主流與融合教育的必要方法。本報告為一個教育系統物理治療服務的9歲男童個案,其醫學診斷為重度四肢痙攣型腦性麻痺,主要就學問題為肢體障礙合併語言障礙。本個案在小學3年級下學期,物理治療師藉由訓練個案使用適當的行動輔具(步行訓練器),不僅完成或接近完成該學期相關的個別化教育計畫長期目標,也明顯增進該學生的身體功能、學校活動與學校情境參與。本個案報告說明物理治療及行動輔具在學校系統的應用與成效。
(三)心律不整之身心護理-個案報告
Holistic Care for Arrhythmia: A Case Report
古雅如(Ya-Ju Ku) ; 王宗嬿(Trong-Yean Wang) ; 馬瑞菊(Jui-Chu Ma)
本文乃在探討一位心律不整,需反覆電擊入住加護病房個案之急症照護經驗。照護期間爲2008年8月31日至2008年9月18日,筆者經由觀察、身體評估與家屬會談等方式收集病患資料,並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模式爲指引,確立個案健康問題爲:一、心輸出量減少/心室搏動過速;二、皮膚完整性受損/反覆電擊;三、焦慮/反覆電擊及死亡威脅等主要護理問題。經由提供病人個別性的護理措施維持正常心輸出量、維護其皮膚完整性並減輕因電擊帶來的死亡焦慮等等,且在醫療團隊共同努力之下,終使病人病情得以緩解,及早轉出加護病房。藉由本篇個案報告提供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日後照顧此類個案之參考。
心得: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接觸的環境也有所不同,身體健康程度也有著不同。有些人很幸運,一輩子只受到小小感冒;有些人染上不治之症,或是身體遭受永久性傷害。人有出生亦有死亡,如果能坦然面對死亡,或許死亡並不可怕;如果能坦然接受身體的殘缺,或許殘缺並不絕望。身為醫療人員,除了治療病患身體之外,也要治療病患的心理,以增強其求生意志,坦然接受現實的改變。現在醫療科技日益漸進,許多不治之症,也漸漸有了解藥;許多身體殘缺,也有了精良的輔助用具,用以協助生活。病患的求生意志,反而成了治療的關鍵。未來身為護理人員我們,更應學習溝通技巧,透過適當的表達,與病患家人溝通、鼓舞,透過家屬與護理人員雙方面的鼓勵,增強病患求生意志,以達到最有效之治療。
(一)末期乳癌之安寧緩和照護:一個案報告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of Terminal Breast Cancer-A Case Report
施君穎(Chun-Ying Shih) ; 顧雅利(Ya-Lie Ku)
本文敘述一位接受安寧緩和療護的乳癌末期個案,於住院期間出現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問題之照護經驗。筆者透過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所制定之安寧療護患者評估單,對個案的身、心、靈、及社會等層面進行整體性及連續性評估,運用會談、觀察家庭互動、和身體評估等方法收集資料,確立個案因化學治療之副作用、癌症骨骼轉移、身體外觀改變及害怕面臨死亡,而出現噁心、疼痛、身體心像紊亂、死亡焦慮等健康問題。透過家庭會議及醫護團隊擬定護理計畫,提供個案身、心、靈個別化的照護,例如芳香、音樂、經穴按摩等療法來緩和個案的身體症狀,關懷、傾聽、同理、宗教師靈性引導、安排社工和志工的陪伴、以解決其身體心像和死亡焦慮問題,並運用生命回顧引導個案肯定生命意義,提昇其內在力量,以超越生死障礙,和順利地完成人生的最後階段,期許此篇個案報告提供護理人員面對癌末病患時,能以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理念來提供其身、心、靈、及社會等方面照護之參考。
(二)物理治療與行動輔具介入特殊教育的服務成效:個案報告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Therapy Service with Use of Mobility Device in Special Education: A Case Report
林珮如(Pei-Ju Lin) ; 李淑貞(Shwn-Jen Lee) ; 鄒志敏(Chih-Min Tsou)
特殊教育工作者與相關專業人員共同合作,是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育落實回歸主流與融合教育的必要方法。本報告為一個教育系統物理治療服務的9歲男童個案,其醫學診斷為重度四肢痙攣型腦性麻痺,主要就學問題為肢體障礙合併語言障礙。本個案在小學3年級下學期,物理治療師藉由訓練個案使用適當的行動輔具(步行訓練器),不僅完成或接近完成該學期相關的個別化教育計畫長期目標,也明顯增進該學生的身體功能、學校活動與學校情境參與。本個案報告說明物理治療及行動輔具在學校系統的應用與成效。
(三)心律不整之身心護理-個案報告
Holistic Care for Arrhythmia: A Case Report
古雅如(Ya-Ju Ku) ; 王宗嬿(Trong-Yean Wang) ; 馬瑞菊(Jui-Chu Ma)
本文乃在探討一位心律不整,需反覆電擊入住加護病房個案之急症照護經驗。照護期間爲2008年8月31日至2008年9月18日,筆者經由觀察、身體評估與家屬會談等方式收集病患資料,並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模式爲指引,確立個案健康問題爲:一、心輸出量減少/心室搏動過速;二、皮膚完整性受損/反覆電擊;三、焦慮/反覆電擊及死亡威脅等主要護理問題。經由提供病人個別性的護理措施維持正常心輸出量、維護其皮膚完整性並減輕因電擊帶來的死亡焦慮等等,且在醫療團隊共同努力之下,終使病人病情得以緩解,及早轉出加護病房。藉由本篇個案報告提供加護病房護理人員,日後照顧此類個案之參考。
心得: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接觸的環境也有所不同,身體健康程度也有著不同。有些人很幸運,一輩子只受到小小感冒;有些人染上不治之症,或是身體遭受永久性傷害。人有出生亦有死亡,如果能坦然面對死亡,或許死亡並不可怕;如果能坦然接受身體的殘缺,或許殘缺並不絕望。身為醫療人員,除了治療病患身體之外,也要治療病患的心理,以增強其求生意志,坦然接受現實的改變。現在醫療科技日益漸進,許多不治之症,也漸漸有了解藥;許多身體殘缺,也有了精良的輔助用具,用以協助生活。病患的求生意志,反而成了治療的關鍵。未來身為護理人員我們,更應學習溝通技巧,透過適當的表達,與病患家人溝通、鼓舞,透過家屬與護理人員雙方面的鼓勵,增強病患求生意志,以達到最有效之治療。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