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2 21:04:06

102年下學期暑假作業

作業A
題目:胃潰瘍
文章內容:
1. 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固態胃排空時間之研究
摘要: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原因很多,除了傳統的胃酸分泌過多之外,胃蠕動異常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本試驗在分析國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固態胃排空時間之變化,進一步分析潰瘍位置及潰瘍程度對排空時間的影響。選擇胃潰瘍大於0.5公分之病患14人(mean age, 64.1 range 43-72)為第一組,十二指腸潰瘍病患14人(mean age, 49.1 range 30-76)為第二組,合併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10人(mean age, 66.5 range 61-73)為第三組,排除合併其它身體重大心臟、肺臟等疾病,及壓力性潰瘍之病患與正常人25人(mean age, 31.2 range 27-40)為對照組比較。空腹一天後,做固態食物胃排空檢查。以Tc-99m phytate 500μCi混合炒蛋二個,土司麵包二片,加葡萄糖水150cc給病人食用後,病患平躺,每隔10分鍾,以珈瑪照像機(Elscint Apex609R),左前側位偵側共90分鍾。結果胃潰瘍病患胃排空時間Tl/2平均值(mean, 136.9±49.4mim) ,十二指腸潰瘍病患(146.0±52.9)與正常人(88.7±14.2)比較,P值各為0.001及0.0004有統計意義,而二組比較,無統計意義。以胃潰瘍位置與胃排空時間比較,分johnson type 1(胃體+胃角), type2(胃,十二指腸潰瘍)及type 3(胃竇)三組,type 1組(127.4±51.0)與type2組(86.4±38.1),type1和type3 (149.6±48.6)比較,無統計意義,但type1,type3組與正常組比較P值各爲0.002及0.005都有統計意義。以胃潰瘍程度比較,分A(活動期)及H(愈合期+結枷期)二組,A組(155.7)與H(愈合期+結枷期)二組,A組(138.8±54.9)與H組(134.9±47.6)無有統計意義。以十二指腸潰瘍程度比較,A組(168.3±41.6)與H組(90.2±33.4)P=0.014無有統計意義。以第三組十二指腸潰瘍程度比較,雖然活動期(107.0±35.3)比愈合期(65.8±40.0)延長,但無統計意義P=0.12。
本試驗顯示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患固態胃排空時間有延長的現象,所以胃蠕動異常與消化性潰瘍有很密切的關係。1980年Miller lj, et al.曾提出johnson type 1 gastric ulcer(潰瘍挶限於胃體及胃角)固態胃排空時間延長,認爲是胃竇蠕動異常的結果,本實驗得到相同的結果。至於胃竇潰瘍及幽門旁潰瘍胃排空時間延長可能阻礙胃排空路徑的結果。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期與愈合期十二指腸潰瘍延長,故推論是潰瘍活動期胃粘膜發炎水腫阻礙了胃排空路逕的結果。
結論:胃體及胃角潰瘍固態胃排空時間延長,是原發性胃竇蠕動異常的結果,至於胃竇潰瘍,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合併活動十二指腸潰瘍胃排空時間延長,是繼發於活動期胃粘膜發炎水腫阻礙了胃排空路徑的結果。
2.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潰瘍的相關性
摘要:目的 探討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胃潰瘍的相關性。方法 應用電子胃鏡,確認潰瘍部位及最大徑,同時在潰瘍邊緣取活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和Hp檢測,與潰瘍的發生部位、病人年齡、性別等進行比較。結果 檢查923例胃潰瘍,在673例Hp陽性組中,有81%的潰瘍發生於胃角和胃竇,男性胃角潰瘍發生率比女性高;31~60a年齡段潰瘍發生率占59%,隨著年齡的增長潰瘍的直徑有增大的趨勢,多發性潰瘍也有上升的趨勢;60a以下Hp感染率較高,Hp陽險組病人的年齡和潰瘍直徑均比陰性組小。結論 胃黏膜Hp感染是導致胃潰瘍的主要原因之一,Hp感染者以中年人為主。
3. 胃潰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相關因子與內視鏡表徵
摘要:前言:臨床上有關於胃潰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胃鏡表現與相關因子分析,祇有少數文獻的報告。我們的目的主要在於探討病人發生胃潰瘍合併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相關因子與內視鏡的表現。
病人及方法:我們回顧追溯本院2003年7月到2007年1月期間,共有46個病人(22個男性,平均年齡62±12歲)有胃潰瘍且切片發現有念珠黴菌感染,與從院內資料庫中隨機選出92個有胃潰瘍但沒有念珠菌感染的病人做比較,並回顧病歷追溯有關慢性內科疾病病史、藥物的使用、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和胃鏡的表徵,在這兩組作進一步的比較分析。
結果:病人有胃潰瘍合併念珠菌感染比對照組的年齡較大(62±12與52±12歲,p<0.01)、有較高比率合併慢性內科疾病(35/46與37/92,p<0.01)和較常用制酸劑治療(27/46與11/92,p<0.01)。在胃鏡的表徵方面,有合併念珠菌感染的胃潰瘍其直徑較大(直徑:1.3±1.1與0.5±0.1公分,p<0.001)、較易發生於胃體部(16/46與9/92,p<0.01)與胃角(18/46 vs. 17/92, p<0.05)、潰瘍邊緣較不清楚(29/46與11/92,p<0.001)、易有較多的滲出物(29/46與17/92,p<0.001)和較少合併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14/46與53/92,p<0.01)。
結論:根據我們的觀察,胃潰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相關因子可能包括慢性內科疾病、先前制酸劑的服用,而胃鏡的表徵可能會有較大直徑、較不清楚潰瘍邊緣、較多的滲出物和較易發生於胃體部和胃角,可能較少合併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閱讀心得: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做消化性潰瘍,且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有時難以區分。潰瘍病以反復發作的節律性上腹痛為臨床特點,常伴有暖氣、返酸、灼熱、嘈雜等感覺,甚至還有噁心、嘔吐、嘔血、便血。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種細菌的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竇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竇炎與消化性潰瘍密切相關,多數消化性潰瘍患者合併有慢性胃竇炎存在。據統計,在胃潰瘍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為70%~90%,在十二指腸潰病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檢出率高達95%~100%。
從病理解剖上可以證實潰瘍的發生與胃酸有關,這是因為潰瘍好發部位不在產酸的胃底腺區域,而在與之接觸的最近的小彎側和幽門前區,也就是胃底腺和幽門腺交界的地方。由於幽門腺分布的區域有時可沿小彎側向上延伸,故不少潰瘍可發生在小彎上端和賁門區域。
就胃的整體而論,則發生在後壁較前壁多見,如果胃潰瘍病人施行了胃大部切除術,術後發生的吻合口潰瘍位置同樣也不是在產酸的殘胃,而是在鄰近吻合口的空腸。所以說,胃潰瘍一般發生在胃體和胃竇交界處偏向胃竇的一側,且以小彎側多見。
除少數發病後就醫較早的患者外,多數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週期性:除少數約10-15%患者在第一次發作後不再復發,大多數反復發作,病程中出現發作期與緩解期互相交替。反映了潰瘍急性活動期、逐漸癒合、形成瘢痕的潰瘍週期的反復過程。發作期可達數週甚至數月,緩解期可長至數月或幾年。發作頻率及發作與緩解期維持時間。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後半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後重復上述規律。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在餐後2-3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後完全緩解。腹痛一般在午餐或晚餐前及晚間睡前或半夜出現,空腹痛夜間痛。胃潰瘍位於幽門管處或同時並存時,其疼痛節律可與十二指腸潰瘍相同。當疼痛節律性發生變化時,應考慮病情發展加劇,或出現並發癥。疼痛的部位: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範圍一般較局限,局部有壓痛。內臟疼痛定位模煳,不能以疼痛部位確定潰瘍部位。若潰瘍深達漿膜層或為穿透性潰瘍時,疼痛因穿透部出位不同可分別放散至胸部、左上腹、右上腹或背部。疼痛的性質與程度:潰瘍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質視患者的痛閾和個體差異而定。可描述為飢餓樣不適感、鈍痛、噯氣、壓迫感、灼痛或劇痛和刺痛等。
近代人常得到胃潰瘍,其原因有濫用藥物、精神緊張、飲食無規律、飲酒酒精等,都會引發潰瘍病。主要是因為現代生活忙碌,事業壓力大,導致精神飲食不正常等,所以維持心情愉悅,並注意飲食之適當,才能盡可能使我們去避免潰瘍病的發生。此外,定期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索E等藥物,可促進上皮細胞及結締組織的修復,增加機體抗病能力。

作業B
我們都知道八大核心包含:「關愛」、「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一般臨床技能」、「溝通與合作」、「倫理」、「批判性思考能力」、「克盡職責性」、「終生學習」。
就讀聖母護理專科學校3年,這3年每一次的上課,使我學到了從事護理專業所應具備之基本的生物、人類及醫學的知識,漸漸了解了包括結構、功能、疾病...等,這些都是未來在醫院要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除醫院外,有時也可以跟家人講敘,讓他們了解人體構造,或是與一些疾病的關聯。而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在經過實習後,我發現我需要將學的東西靈活運用,才能應付患者的一些突發狀況。實習重要的是要以病人為主,許多方法是隨著病人做更換,雖然在學校模擬操作時,老師都有一套標準在,但我認為,所有的技術都沒有一定的標準,全看我們如何針對病患而運用,才能給予他們最大的療效。
而平常老師也給我們一些分組作業,這使我學習到了溝通與合作與克盡職責,透過校外的實作報告,促進了組員之間的溝通,大家各自盡到自己的本分,就能順力完成作業。在醫院,護理畢竟是一個團隊,不是個人隻身奮鬥,所以除了克盡職守外,合作也是相當重要,但有了良好的溝通才會有好的合作,這是一個構成良好團隊的首要條件。
去醫院實習時,通常對病人展現出真誠的心,基本上病人也都會以禮相待,透過與病患溝通,能更了解他們的需要,並能給予適當的幫助,也能使他們感到安心,甚至是受到鼓勵,而有勇氣去面對病魔。
但我認為在學校,批判性思考是較難學習的事情,許多事情老師或教科書都已給定了標準,我們也向海綿一樣的不斷吸收這些知識,鮮少問過自己,例如: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通常我們都是想到就做,所以要達到反向思考,我還需要相當的磨練,當然有問題也要找出答案,求知慾望夠強烈,才能使我們邁向更新的一段里程碑。真正的專業護理,不是存在於老師們的記憶,或是教科書中的標準,我相信每個人經過磨練之後,都能練就出一套自己的護理方案,能使得病患獲得適當的幫助,而得以快速痊癒。
最後,終身學習這是必然的,科技日新月異,每天都有不同的產品上市,或改良的器械,當上護理師之後,我們仍需要繼續進修,現今個案今非昔比,資訊發達,若對於新的醫療器材不甚了解時,病患對我們的專業也不會抱有太大的寄望,所以我們要時常增進自己,去吸收所有的新知識,並以我們的專業,去照顧病患。
說到最後我認為,現在的我,應該盡力的去學習各種知識,在實習時,盡量的運用發揮,並且去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能運用,不斷精進自己,在未來也不斷吸收新的醫學常識,才能成為一位優良的護理師。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