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 00:12:01

內外實驗作業

內外科護理學實驗


題目:氧氣提供氣切罩反思報告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護三丁
姓 名:林倢如
座 號:9號
學號:0995101165
指導教師:游雅清

體驗技術之學理:
有很多的因素都會干擾呼吸的狀況,像是疾病、外傷及手術;而且當呼吸受到影響的時候,也有可能導致血中氧氣的含量減少(ex:低血氧)。所以需提供氧氣,以供給病患身體代謝活動所需;而且氧氣就如同藥物一樣,給予的劑量及方式如未能符合病患生理的需求,可能導致病患身體的傷害,因此氧氣的提供應謹慎小心,且須由醫師的指示。
氧氣的療法是指給予高於大氣壓的濃縮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濃度為21%,也就是說正常呼吸的狀況下,吸入氧氣比率(FiO2)為0.21(21%);若在吸入的氣體中增加氧氣的濃度,並且可使FiO2增加。
體驗經驗及反思:
1.體驗題目執行過程的說明:
執行正確方式的給氧過程,並且準確監測給氧的時間、流速、供氧量、供應裝置還有病人的反應,在事先要先評估病患的缺氧症狀ex:是否有盜汗、躁動不安、腦部缺氧情形、發紺等。目的是要:(1)預防或矯正低血氧(2)降低心臟的工作負荷(3)降低呼吸的作功。氧氣的來源:(1)中央供氧系統(2)氧氣桶。且給予病患安排舒適的臥位。

2.八大核心
(1)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能夠確切的執行安全的給氧方式,必須要特別小心氧氣流量表的氧氣勿調整到太高,避免氧氣驅動力降低。且FiO2一般使用在24~30%,使病患的氧氣分壓維持在50~60mmHg。並且與病患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能夠評估患者缺氧的狀況(ex:杵狀指)。

(2)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檢驗判讀1.PaO2<60mmHg或SaO2<90%2.呼吸受抑制:藥物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高低氧氣量的給予
(一)高流速系統供氧:
1.只要調節在適當的範圍,可供給持久和正確的吸氧濃度,並不受到患者通氣量的改變。
2.能控制吸入氣體的溫度和濕度。
3.可監測吸入氧濃度。
(二)低流速系統供氧
1.鼻導管法:使用簡便,為常用的給氧法,缺點為易被分泌物所阻塞。
2.面罩法:吸入氧濃度可達50%~60%,但面罩密閉,患者不舒服。
3.T管法:可提供高濃度氧。

(3)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在遇到臨床的照護事情上能夠快速的分辨輕重緩急,給予病患有效的照護及幫助,並且也能應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評估個案,找出潛在性及現存的護理問題,以及正確擬定及執行個別性護理計畫,還有評值計畫對個案的成效,適時調整照護計劃。

(4)關愛(caring)
要有主動的心去關懷病患及家屬,並且提供幫助他們所需要的資訊與需求,能夠運用護理人員所學的同理心給予回應還有主動幫忙與協助病患與家屬展現出視病猶親的關懷。在使用呼吸輔助器時能夠注意病患的臉及頸部的皮膚完整性,並且需要給予病患與家屬們心理層面的支持!使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5)倫理素養(ethics)
我們要做技術前都應該要提前跟病人與家屬告訴清楚與解釋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像似有使用氣切罩的病人我們要告知他們在病房內要禁止有人抽菸、避免穿會靜電的衣服、不要隨意調整氧氣濃度、避免會產生揮發性的東西ex:塗髮油。

(6)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能夠與病人與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型態,給於適時的衛教與幫助,並且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和同學也可以互相的幫忙,互相的鼓勵與支持!

(7)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每次上去上技術課時,都會事先整理好服裝儀容、穿好護士鞋、把
頭髮弄好,遵守在實驗教室的規則,認真聽老師說明與做技術,與朋
友互相做技術練習,認真學習。

(8)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看不懂老師做技術做了甚麼,會去尋求課本,主動去學習。自己找到
答案了就會更清楚與理解,秉持著主動學習,將來成就就是自己的。
還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所在!

3.能討論日後進一步探討提出建議
在練習技術時,感覺都沒有好好的熟練過一個技術,就要教下一個技術了!在1.2堂課裡就要學完一個技術,真的很沒有時間好好的去做練習,雖然學校有安排夜練的課程,但是還是無法在短時間去記好技術的流程,而且夜練的課也沒有每個禮拜有。學校的資源有些地方也提供的不是很齊不夠完善,像是練習的瓶子一直反覆的練習到後面都會很難流下來,提供的電視教學有些角度都看不到,希望學校能夠改善還有老師教的技術有點快希望可以製作成影片給我們回家複習的機會。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