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9 15:11:24

文獻心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文獻心得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就是指個體在遭遇到創傷事件後一些身心反應,事實上這些現象很早就被發現了。在1941年,美國某一城市的夜總會發生了火災,當時的倖存者出現了神經緊張、疲憊、夢魘等症狀。直到越戰之後,當時回國的官兵中也出現了一些相關症狀,因而產生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在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在台灣發生了近百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規模為芮氏七點四的強烈地震,造成了許多災民精神及肉體上沉重的壓力,且部分災民出現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英文簡稱PTSD),因此某些學者做出了研究,發現被研究者339人當中,符合診斷的災民有74位(22.29%),其發生原因與地震中受傷、房屋損毀、服用安眠藥、失業有關;而發生率與地震中受傷、有開始依賴安眠藥者較易有PTSD症狀,也容易發展為慢性PTSD。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診斷與統計手冊的這本書中,所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在經歷過一種嚴重創傷事件後,所出現了嚴重持續或有時延遲發生的壓力症狀,並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而這些症狀可分為三大群:(一)痛苦經驗再現:包括五個症候群;(二)逃避反應麻木:包括七個症候群;(三)過度警覺:包括五個症候群;合計共有十七個症候群。
  因此,在創傷過後,所產生的一些壓力症候群,是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的話題,該如何去安慰他們、關心他們,都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問題,正確的方法,可以幫助他們走出那些心情,重新的建造他們的新生活。發生九二一地震的地方,是我永遠無法忘懷的地方,回想過去,在往阿嬤家的路上,周遭支離破碎的房屋,留著淚水整理家園的災民們,心中湧起了一股很難說出口的心情,並期盼著自己在未來能幫助更多人走出那一片灰暗的世界裡。




文獻:
周煌智、蔡冠逸、吳泓機、蘇東平、周碧瑟(2006)。災難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台灣精神醫學,20(2),85-103。
徐畢卿、黎士鳴(1999)。認識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護理雜誌,46(6),13-19。
蔡維謀、林茂榮、蔡卓城、陳逸嫻、盧立華、張國頌、邱文達(2004)。九二一地
  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發生率與危險因子。J Emerg Crit Care Med,15(2),
  47-58。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