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1 18:51:30

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理論研究

不同的理論所主張的覺醒與表現關係,緊張會讓人感到焦慮、脆弱或失控,但是生理和心理的覺醒究竟是如何地用來增進某個人的表現或損害另一個人的表現?
最早心理學家發現覺醒和表現之間是呈直線關係,而驅力理論就是在說當某位運動員心理愈振奮時表現會越加優異。然而,大多運動員都曾過度焦慮以及覺醒而產生表現走樣。
倒U字型假說:驅力理論與倒U字型假說之差異處:最適當的狀態焦慮水準因人而異,不會總是發生在中點處。
最適當的焦慮水準不是特定的某一點,是某個範圍。
而又有人說有些人是需要高壓力才會繼續前進,有些人是需要低壓力,像我就是屬於低壓力,如果我一直呈現在一種高壓的環境下我也會很難受所以要找出每個人不同的功能區域。
許多研究發現,認知焦慮及身體焦慮有其不同的先決條件和不同影響運動表現的方式身體焦慮被認為是對競爭情境的情境性反應,根據研究顯示身體焦慮與運動表現關係之理論發展接近而逐漸升高;而認知焦慮則是對未定的結果存著負面的想法,因而導致害怕失敗,最後使注意力分散至非比賽事項上。因此,只有當表現結果
被改變時才會被認為對表現會有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由於多層面焦慮理論無法對(1)認知焦慮對運動表現並不總是產生負面
影響,有時運動員雖在高的認知焦慮下也有最佳的表現。(2)當運動表現在過度焦
慮時,確實會出現問題且不是以倒 U 型假說之平緩且連續面的下降,而是戲劇
性地大幅下降至非常低的表現水準,以致難以恢復至正常水準提出合理的解釋。
所以,才有更精細、構面更廣、能提出更多層次預測的大災難模式產生。
逆轉理論(Reverse Theory)
1.覺醒會如何影響表現,要看人如何解釋自己的覺醒。
2.預測運動選手必須能將覺醒解釋為愉快的興奮感,而非不愉快的焦慮感,才能有最佳表現。

回應(779)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