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2
<<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國人大多知道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物,卻罕有人記得台灣出過一位貢獻更大、活動範圍更廣的護理界領導人──陳翠玉。曾有許多人試圖要捕捉她那傳奇、動盪、悲劇性的身影,但真正問世並公認為可信、權威的傳記者
陳翠玉女士,出生在彰化,於1917年2月9日,她就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女士彰化高女畢業後,渡海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1942年畢業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和台北保健館。一九四七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獎學金,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攻讀護理教育,是台灣第一位榮獲WHO獎學金出國的留學生。
一九四八年取得學士學位後返台,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第一任主任。一九五○年創辦「台大護校」,擔任校長。第一次招生即男女兼收,創下了台灣男性護士生的首例。一九五四年再度獲得WHO獎學金,到美國波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Boston)進修護理行政。一九五五年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國,繼續擔任台大護校校長,並於一九五六年秋天與余道真、魏火曜及葉曙三位教授創設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 陳翠玉女士除了培育大量的台灣護理人才之外,她也是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要了解陳女士對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貢獻,就必需從台灣的護理發展史說起。台灣接受西方醫療科技的傳入,源起於英國長老教會的醫療宣教,而最早在台灣擔任醫療照護工作的就是具有護士資格的女宣教師,這些來自歐美的西方護士「姑娘」不僅提供醫療照護,並且訓練在地的台灣護士,這就是台灣護士的起源。
這一個時期的台灣護士,因為受教於基督教宣教師,所以普遍擁有奉獻、質樸與付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是與普世的護士價值完全接軌的。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展開了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的護理訓練雖然從一八九八年開始,可是最初十年僅止於訓練在台的日本護士,一直到一九零七年才在台北病院「看護婦養成所」開放台籍女性接受訓練。當時護士學生所有的養成教育都是在醫院裡完成,但是師資不是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負責,而是由醫院的醫師來擔任。由於受訓的護士生在醫院的地位僅高於雜役人員,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尊敬,於是養成了她們日後擔任正式護士時也是唯唯諾諾的習慣。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這種先侍奉醫生再服侍病人的惡習,不但破壞護士制度的精神,也造成了護士的自卑感。這一種現象,在整個日治時期都沒有得到改善。
陳翠玉女士一九四八年自加拿大學成返台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廢止日式的壓抑性護理,重新引進英美式的現代護理,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同時也大幅提升護士在醫院的地位,因而造就了今日台灣多元發展的專業護士制度。
改革的內容《護理的信心》書中列了十二大項,在此轉述有關護理地位提升的部份:陳翠玉改革的第一要務即設置護理部、辦公室、護士轉由護理部管理。也就是增加護理的專業自主權;改進護理工作的內容,不再「包辦所有的瑣碎事物」將打掃的工作交給工友,所謂「病床上照顧工作由護士管理,病床下的打掃及其他雜事由工友負責」;設立供應中心準備敷料消毒器械;設立書記分擔行政工作;建立護士輪班、休息及工作時間制度等。
這一段改革的經歷,或許就是陳翠玉女士對台灣護理界最大的貢獻。也因為如此,在陳女士辭世十七年之後的二零零五年,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的台灣醫療史料文件中心將陳翠玉女士推選為台灣護理界的典範之一。
陳女士當年她婉拒了日本國內的優渥職位,一心返台服務同胞。面對接踵而來的美軍空襲、終戰、國民政府進駐、蔣政權流亡來台等歷史動盪,陳翠玉「憨憨毋知死」地積極投入,她出面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動員青年團救護隊、成立普及全台的衛生所、撲滅自中國引進的霍亂、改革台大醫院護理部、創立台大護校、台大護理學系,由其她改革當時的護理制度,使護士的地位提昇,對台灣的醫療環境更是功不可沒,她的精神將成為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國人大多知道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物,卻罕有人記得台灣出過一位貢獻更大、活動範圍更廣的護理界領導人──陳翠玉。曾有許多人試圖要捕捉她那傳奇、動盪、悲劇性的身影,但真正問世並公認為可信、權威的傳記者
陳翠玉女士,出生在彰化,於1917年2月9日,她就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女士彰化高女畢業後,渡海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1942年畢業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和台北保健館。一九四七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獎學金,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攻讀護理教育,是台灣第一位榮獲WHO獎學金出國的留學生。
一九四八年取得學士學位後返台,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第一任主任。一九五○年創辦「台大護校」,擔任校長。第一次招生即男女兼收,創下了台灣男性護士生的首例。一九五四年再度獲得WHO獎學金,到美國波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Boston)進修護理行政。一九五五年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國,繼續擔任台大護校校長,並於一九五六年秋天與余道真、魏火曜及葉曙三位教授創設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 陳翠玉女士除了培育大量的台灣護理人才之外,她也是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推手。
要了解陳女士對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貢獻,就必需從台灣的護理發展史說起。台灣接受西方醫療科技的傳入,源起於英國長老教會的醫療宣教,而最早在台灣擔任醫療照護工作的就是具有護士資格的女宣教師,這些來自歐美的西方護士「姑娘」不僅提供醫療照護,並且訓練在地的台灣護士,這就是台灣護士的起源。
這一個時期的台灣護士,因為受教於基督教宣教師,所以普遍擁有奉獻、質樸與付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當時是與普世的護士價值完全接軌的。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展開了長達五十年的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的護理訓練雖然從一八九八年開始,可是最初十年僅止於訓練在台的日本護士,一直到一九零七年才在台北病院「看護婦養成所」開放台籍女性接受訓練。當時護士學生所有的養成教育都是在醫院裡完成,但是師資不是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負責,而是由醫院的醫師來擔任。由於受訓的護士生在醫院的地位僅高於雜役人員,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尊敬,於是養成了她們日後擔任正式護士時也是唯唯諾諾的習慣。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這種先侍奉醫生再服侍病人的惡習,不但破壞護士制度的精神,也造成了護士的自卑感。這一種現象,在整個日治時期都沒有得到改善。
陳翠玉女士一九四八年自加拿大學成返台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廢止日式的壓抑性護理,重新引進英美式的現代護理,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同時也大幅提升護士在醫院的地位,因而造就了今日台灣多元發展的專業護士制度。
改革的內容《護理的信心》書中列了十二大項,在此轉述有關護理地位提升的部份:陳翠玉改革的第一要務即設置護理部、辦公室、護士轉由護理部管理。也就是增加護理的專業自主權;改進護理工作的內容,不再「包辦所有的瑣碎事物」將打掃的工作交給工友,所謂「病床上照顧工作由護士管理,病床下的打掃及其他雜事由工友負責」;設立供應中心準備敷料消毒器械;設立書記分擔行政工作;建立護士輪班、休息及工作時間制度等。
這一段改革的經歷,或許就是陳翠玉女士對台灣護理界最大的貢獻。也因為如此,在陳女士辭世十七年之後的二零零五年,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的台灣醫療史料文件中心將陳翠玉女士推選為台灣護理界的典範之一。
陳女士當年她婉拒了日本國內的優渥職位,一心返台服務同胞。面對接踵而來的美軍空襲、終戰、國民政府進駐、蔣政權流亡來台等歷史動盪,陳翠玉「憨憨毋知死」地積極投入,她出面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動員青年團救護隊、成立普及全台的衛生所、撲滅自中國引進的霍亂、改革台大醫院護理部、創立台大護校、台大護理學系,由其她改革當時的護理制度,使護士的地位提昇,對台灣的醫療環境更是功不可沒,她的精神將成為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