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7 12:41:58

護理典範人物

一. 施雅璞修女,她是台東天主教聖母醫院護理部教育主管、第四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以身作則落實護理教育 「護士口中的嚴師,病人心中的慈母」暢導人性教育。十八歲那一年,決定奉獻自己做神職的工作,成為天主教仁愛會的修女,她的母親十分放心,因為施雅璞一向做事小心,不像家裡其他小孩,須為他們的婚姻、如何獨立操煩,修會也會照料一切,母親很高興也支持她的抉擇。 當她在美國大學完成護理教育,並取得護理行政管理的碩士學位,出任維吉尼亞州得保醫院附設護理學校校長等職,又是什麼樣的機會,使她風塵僕僕,飛到陌生的太平洋彼岸台灣、甚至是偏遠地區的台東為病人服務呢?我想這就是施雅璞不一樣的地方吧。 二. 蕭玉鳴黏巴達修女,愛錢不愛獎,就算有獎她寧可換錢好照顧貧病。他曾說:「你一定覺得我很愛錢,這違背了我向上帝發的安貧誓言。」儘管如此,為了讓這個貧民的庇護所維持下去,也為了讓更多病痛得到撫慰,老修女尷尬地學習外界伸手,她說,天主應該原諒她的「愛錢」吧﹗ 在蕭修女眼中,護理人員本就該提供「全人護理」,把病人每一方面的需求都照顧到,所以她親自替病人餵飯、擦澡,也用同樣標準要求同仁,只要發現不夠好,一定勸說同仁做到為止。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也為她博得「黏巴達修女」稱號。她在19歲加入天主教仁愛修女會,1959年馬尼拉天主教聖道馬斯大學護理系畢業後,在母校附屬醫院服務一年,隨即奉派來台,先後在台北天母露德之家、宜蘭頭城聖芳濟安老院照顧孤兒、老人,1989年轉至天主教台東聖母醫院,服務台灣貧病弱勢迄今。她的座右銘是菲國一名總主教的詩Others:「我的祈禱為別人,活著為別人。」印證蕭玉鳴40年來在台灣的奉獻,她已做到對自己的期許。 現在的人心態只是作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其餘的事都與我無關,能向這兩位修女盡心盡力的人不多了。以他們高學歷能到更好的地方就業,但他們沒有選擇去,反而是留在偏僻的地方幫助那些沒有錢沒辦法看病的病人。愛錢不是為了自己, 而是為了幫助更有需要的人,修女們是他人心目中的媽祖也是神醫,幫助別人不是為了要別人回報,而是真心真意不求回報。

回應(0)

發表網誌評論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