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資料首頁-> 專題研究計畫

研究資料明細

專題研究計畫名稱 護專學生規律運動及相關因素之探討
資料日期 2008-11-18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本校五專護理科學生執行規律運動的現況及及相關因素,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方式,以宜蘭縣聖母專校五專護理科二、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自編的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包括: 個人背景因素、規律運動、知覺運動利益、運動社會支持、運動自我效能等。研究結果包括:1.研究對象有20%參與運動性社團;66.4%的有從事課外運動,且平均每週運動2.25次,每次運動二十分以上者,佔有課外運動者的總數的73.1%,主要從事的運動項目為騎腳踏車、快走和籃球;欣賞運動性電視節目者,僅佔2.6%。2.居家附近的運動場館,普遍程度依序如下:學校最多、其次籃球場、公園、游泳池、登山步道、網球場、溜冰場等。3.體育課以外有從事運動的同學在克服運動障礙的知覺上,明顯優於沒有課外運動的同學;另外在運動把握程度上,除了「天候因素」、「父母不准外出」之外,平常有課外運動的同學的運動把握程度,也都顯著高於課外沒有運動的同學。從事課外運動的同學,受到運動社會支持,也均顯著高於無課外運動者。4.研究對象的自覺課業壓力與「當父母不准外出」、「出現其他興趣時」的運動把握程度產生顯著負相關。當課業壓力大時,又遇有父母不准外出或有其他興趣選擇,此時,能持續運動的把握程度則相對明顯降低。5.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把握程度之十二項變項均呈現顯著正相關。當研究對象覺得自己健康狀況越好,其運動把握程度亦越高。6.由本研究顯示出,學生課後,鄰近最多的還是以學校校園為主,要增加學生課後運動機會,學校本身仍扮演重要推手角色。另外,在體育教學設計上,建議增加室內運動型課程,以因應學生不便外出時之運動選擇。另外,單車運動名列為研究對象之最常從事之運動項目,亦提供未來本校推動「單車與鄉土文化」融合之課程規劃參考。

[參考文獻] :
01.林梅香、徐秀琴(2002)。某護專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與健康狀況之探討。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2。
02.黃淑貞、洪文綺、劉翠薇(2002)。影響大學生運動習慣之社會心理因素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2。
03.黃玉娟、戴旭志、陳秀玲(2006)。大學生體育課程之外運動習慣與自我健康評估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8(1),249-257。
04.溫啟邦、衛沛文、詹惠婷、詹益辰、江博煌、鄭丁元(2007)。從分析運動熱量談 。台灣衛誌,26(5)。
05.林靖斌(2001)。國中學生規律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宜蘭縣文化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