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057/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55][1056][1057][1058][1059][1060][1061][1062][1063][106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讀書心得  15168  2020-09-06 15:47:2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一乙 學號 1085101061 姓名 王人玉 書 名 搖滾吧 脂肪 作者 入江久繪 出 版社 大田 出 版 年月 2015年5月 索 書號 081346 ISBN 978-986-179-342-4 【撰寫心得書名】:搖滾吧 脂肪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減肥真的是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的事,都說減肥是女人一輩子的夢想 ,還真的是... 可是也可能是男孩子的一個坎,他們夫妻因為老公中年肥胖老婆想盡各種辦法想幫他減肥,卻在裡面遇到很多問題,裡面用了很多種方法我覺得那些方法都蠻有用的 ,我自己也會常常想減肥不管是運動 有或者飲食控制但往往不能堅持住, 書裡面的他們也一樣不過他們從各種方法中得出了很多結論從中學習 像是 減肥減太快會造成反效果,一個月適度的減重才會有好的效,又或者一眛的節食其實不能有效的減肥的節食,之後迎來的又是反彈的體重他們從飲食方面也找到很多方法, 研究各種肉類的蛋白質、 營養成分、 睡眠時間造成的影響,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睡眠其實對減重沒有影響,但是其實睡眠會分泌一種激素 能夠控制食慾 、增加體能消耗所以其實睡眠對減重是有一大部分的幫助,還有對於減重的人來說 都會覺得體重不下降 那就乾脆不要減了, 其實不能只單看體重,因為運動也會長肌肉 你長的可能是肌肉 可是減掉的卻是脂肪,才會造成體重不降 或者體重不減反增,然後減肥其實跟心情也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不能一直抑制自己的食慾可能可以一個禮拜放縱自己一次或者兩個禮拜一次, 讓自己不會逼自己那麼緊張心情好一點之後,運動自然也會更有效率身體也會更健康。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一對夫妻 在減肥路上 用各種方式減到理想體重中間失敗無數次 卻 用從不同方法中找到平衡 So What 學習要點: 他們失敗卻又重新爬起來一再的挑戰 嘗試 以及本來根本對食材沒研究 最後卻去研究了各種食材的熱量 肉類 運還有 他們嘗試了各種運動 在每種運動中找出不同的樂趣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 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 明明每天都有很多時間 卻都花在手機上面不能花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更充實。
      
二升三暑假作業  14664  2020-09-06 15:46:4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年乙班 學號 1075101057 姓名 李艾蓁 書 名 I 急診室的福爾摩斯II 守護生命的故事 作 者 鍾浩然 出 版 社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 版 年 月 2016 年 7 月 索 書 號 098020 I S B N 978 962 07 6578 0 【撰寫心得書名】:急診室的福爾摩斯II 守護生命的故事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其實挺納悶的,福爾摩斯?守護生命?這兩者,我始終無法連結在一起,直到閱讀之後,才了解作者的想法,原來,他是想另闢蹊徑,冀望能滿足讀者增長知識,享受閱讀樂趣,同時凸顯醫生理性工作實事求是的專業態度。書中有各式各樣的情景,以醫生的角度寫了許多不同的處理方法,每一環節都像福爾摩斯在辦案,運用邏輯推理,求出解答,而這裡的解答,便是急診室醫生為病人下的「診斷」。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篇的「衣櫃裡的殺手」,一位年輕女教師因為暈眩、心悸到了急診室,除了心跳速率稍微快了一點,其餘生命徵象都還算正常,醫生看診的時候,發現病人臉色有些蒼白、似乎有些疲倦,便推想可能是「貧血症」,而後,即做了簡單的臨床血液測試,的確,如意料中,血紅素偏低,經詢問,排除月經血量過多、腸胃出血原因後,問出排便為茶褐色,檢查眼結膜,發現黃疸,便問病人的病史,知道病人曾經有G6PD缺乏症,只是未曾病發,當醫生想再更確定誘發因子是否為樟腦丸之類的時候,病人卻說沒有,後來醫生請病人跟家人再次確認之後才發現,正如醫生所說,只是病人自己也沒有察覺,最後也正確將病人送往內科,輸過血之後,情況也改善不少。看醫生的時候,病人基本上都會把症狀說出來,才好讓醫生對症下藥,但是當我們自己都不清楚的時候,醫生就只能從家人或是主客觀的資料來得到解答,我覺得這就很像基護實習的時候,老師有請我們練習寫護理診斷,可是我們寫的都不是老師想要的,可能是我們主客觀的資料收集的沒有那麼完整,或是我們都是基礎,其實都不太懂,還是需要多多練習,慢慢累積經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將福爾摩斯的鮮明形象(聰明、機敏、決斷和勇敢)套用在自己(急診室醫生)的身上,以醫生的角度描述各種生死攸關的現場,如何透過思考分析進行邏輯推理,如何運用簡單的方法為病人作出快速的臨床診斷,以及如何施行不同的治療手段搶救病人。 So What 學習要點 :從病歷查詢、身體檢查、檢測化驗,得出診斷結果,這是醫生的診斷,而護理的診斷則是:P健康問題、E導因或相關因素、S症狀徵象,我要學習多看類似的書籍或是例子,自己多多練習,慢慢摸索,循序漸進找出每一個答案。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自己的性格算是比較粗心的,書中很多的範例,醫生都是藉由詢問,仔細的觀察,還有一些檢查結果,做出診斷,以「觀察」病人來說,這個部分是我所缺乏的,我常常會因為太專注於某一件事情上,導致我只看到這件事,忽略了病人很多其他應該被注意到的點,就像這次的實習一樣,我不足的地方很多,護理,應該是要多方面的,不是只有單方面,善心很好,但同時也要把自己準備好,才能好好將所學應用在護理上,期許自己能更加勤奮努力。
      
2020/09/06三年級下學期暑假作業2  13948  2020-09-06 15:22:55

WHAT:本個案報告為一位66歲男性病患,下背痛伴有雙側大腿麻痛長達三年,腰部磁振造影顯示L4/L5脊椎狹窄,因而接受L4/L5椎板切除術及L4/L5椎間盤軟骨切除術,術後因傷口感染再接受清創重建手術。但手術後,病患仍覺下背痛,且越來越嚴重,手術部位傷口外觀清潔,僅發現發炎指數CRP及ESR上升。進一步追蹤磁振造影顯示L4/L5椎間盤感染,隨即接受L3-L5椎板切除術及內固定,同時給予抗生素治療。術後病患恢復狀況良好,可以緩慢步行不需攙扶。 SO WHAT:通常在門診中因背痛求診的個案很多,一般背痛的原因主要是跟肌肉骨骼系統有關,因椎間盤感染引發背痛者並不常見,但椎間盤感染的病例因誤診延誤適當治療,後果可能不堪收拾。椎間盤感染是一個不明顯的病灶,診斷上很困難,發病可能很快速,也可能進展緩慢,有可能合併長期的神經後遺症的發生,甚至有死亡的可能,不應忽視,所以背痛病史中若發現有危險因子則應懷疑椎間盤感染,如有過久的下背痛、年紀大、其他感染、糖尿病或近期動過手術等危險因子,再加上發炎指數持續性上升,就應該把椎間盤感染納入鑑別診斷。一般手術後導致椎間盤感染發生率很小,但是一旦發生,即使經過適當治療,長期追蹤仍有持續背痛以及無法回復工作的個案。此篇探討此類病例適當的診斷及處理方式,磁振造影用於診斷椎間盤感染的敏感性很高,而椎間盤感染的治療主要是抗生素治療,治療無效才應考慮開刀。 NOW WHAT: 過去認為醫源性椎間盤感染為罕見的病例,但近來至少有兩個因素使得發生率上升,一個是治療性或診斷性侵入椎間盤手術的普及,另一個因素是磁振造影廣泛的運用,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相關危險因子,好在遇到平常不常見的疾病時,也能在第一時間給予病人對的護理,或是告知醫生。一般手術後椎間盤感染發生率很小,但一旦發生,並且長期追蹤這些醫源性椎間盤感染,有一半以上,甚至是四分之三的病患不能回復正常工作,由此可知不能輕忽這項疾病的重要性呀!椎間盤感染雖然不常見,但是一定要列入背痛的鑑別診斷中,對於脊椎手術後的病人,背痛越來越加劇,且找不到合理的原因,加上持續性發炎指數上升,一定要查明是否有椎間盤感染,以免延誤治療。 王德珍(The-Chen Wang)、林鴻錡(Hung Chi Lin)、高木榮(Mu-Jung Kao)、劉金亮(Chin-Liang Liu),2007。椎間盤感染引起背痛:個案報告。台灣復健醫學雜誌, 35 ( 1 )。doi:10.6315/2007.35(1)08
      
2020/09/06三年級下學期暑假作業1  13948  2020-09-06 15:21:41

WHAT:一位罹患直腸癌末期中年婦女,面臨身、心、社會及靈性衝擊,照顧期間爲95年7月10日至95年7月20日,採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作爲工具,經由直接照護,運用會談、觀察及生理評估等技巧,收集主客觀資料,過程發現病人有疼痛、噁心及嘔吐、睡眠形態紊亂、潛在危險性跌倒、預期性哀傷等五個護理問題。在照顧過程初期,團隊與病人因相互不了解導致治療關係未建立良好,互動變得很緊張,經由團隊用心陪伴處理症狀,才能與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感,進而了解病人及家屬對疼痛控制之看法,澄清疑惑,在適當的溝通後進行疼痛控制,改善症狀。也引導病人與家屬彼此分享內心的不捨及情感,能互相道別及交代後事,最後平順往生。 SO WHAT:前言中有提到惡性腫瘤是台灣十大死因的首位,所以此篇個案報告中,無論是身或心的相關護理,都有著非常高的學習價值。尤其是內容中有提到的因面對疾病已無法治癒導致的心理壓力,這是平常在學習護理相關專業知識時,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病人心理狀況,內容清楚的詳述如何排解病人,甚至是家屬心中的壓力、擔憂。 NOW WHAT:看完這篇個案報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止痛”,從一年級到現在,學過無數有關止痛的方法、藥物…,但看完這篇個案報告後,忽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雖然那些方法或是藥物在我們學習時是分開的,有各自不同的分類,但在實際運上卻是必須相輔相成的,不能完全仰賴藥物,也有許多方法可以讓病人的情況舒緩、讓藥物的效果更好。此篇個案報告中甚至有提到”安寧護理”,在內容中可以看到個案選擇安寧護理的原因,以及家屬因對安寧護理的不了解而產生的擔憂,但這篇個案報告卻給了我們一則適度實際運用安寧照護理念的「四全照顧」例子,去了解個案與家屬彼此內心的擔憂,甚至是擔任他們溝通的橋梁,讓他們有機會對彼此說出心中真正的內心話,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照顧,不僅讓病人「死於平安尊嚴,而且滿足地活到最後一刻」,更達到病人及家屬身心靈平安。 黃惠美(Hui-Mei Huang)與鄭珮伶(Pei-Lin Chei) (2007)。末期直腸癌護理:一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12 ( 2 )。doi:10.6537/TJHPC.2007.12(2).8
      
109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4720  2020-09-06 15:01:53

書名:家有小兒濕疹 作者:謝梓華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3月 看了這本書發現裡面內容講的很詳細,一開始先讓我們了解皮膚的結構跟功用,皮膚是臭皮囊的最外層、是一個很重要及身體最大的多功能器官,有自我修復的功能還可以排汗、保持身體水份等功能,而濕疹就是因為皮膚要對抗一些外來物質而引發的症狀。因為我本身有濕疹的問題(異味性皮膚炎就是濕疹的其中一個學名),所以對這本書非常有興趣。濕疹的症狀其實就是皮膚乾燥會裂掉,會很癢,無時無刻都在抓癢,看醫生是看得好但是又會復發,是一個到現在還令我很頭痛的事情 唉。看這本書讓我了解其實濕疹這件事並不是遺傳更不是衛生習慣不好,後天因素大於先天因素,在這本書內給我三大項去分析濕疹的病因,第一是皮膚預防功能障礙,其實就是皮膚上的免疫細胞太勤勞,神經先胺或磷脂質缺少,皮膚就會比較乾。第二是免疫系統反應不良。第三是環境誘發因素,像是換季的時候,我濕疹就又跑出來了,在手、關節處或是臉上。還有一點,太熱潮濕的地方,細菌容易生存的地方濕疹都容易發生在皮膚上。這讓我反思了一件事,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都罹患濕疹,也許是環境的影響,像宜蘭其實就是濕疹最喜歡的氣候,不僅悶熱、還潮濕,一年四季都是雨季,這讓我的濕疹根本好不起來,即使擦藥好了,也還是會復發,換季的時候最誇張,手指頭每一隻都破皮、裂掉,那到底怎樣才是可以真正治療濕疹的方法呢?書裡介紹很多方式,其中保濕是我覺得蠻有效的一種方式,也是濕疹患者最重要跟最需要的一個環節,可以幫助舒緩患部,也可以預防復發。最後,其實濕疹要康復不難,只要保濕做得好,濕疹會癢沒煩腦!
目前第1057/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55][1056][1057][1058][1059][1060][1061][1062][1063][106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