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護理典範

  15歲時,趙可式因腦神經纖維瘤休學住院,開刀前,姊姊帶來平時難得吃到的巧克力和蘋果,小小年紀的她敏感察覺到死亡這件事,於是,她把寫給爸爸、媽媽的遺囑藏在枕頭套裡,還慎重其事地囑附姊姊,萬一有意外,「先抖一抖枕頭套」。
  趙可式脖子上腦瘤開刀的疤痕尚未痊癒時,母親卻過世了。不准哭、不許問,醫護人員粗暴地把母親的遺體丟在不鏽鋼的台車上,站在冰冷的太平間裡,她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從來沒有人教過她死亡,面對喪母傷痛,她問姊姊,問神父,哭倒在修女的懷裡。最後,她選擇從事最接近生死的護理,透過天主教信仰、書籍、護理訓練,她以為可以對生死有所體悟。
  台大護理系畢業後,趙可式成為修女,在修道院8年,並且從事居家護理工作。但是,因為護理工作無法配合修道院的門禁時間,碰到病人隨時有需要,卻不能過去幫忙時,她的良心很掙扎,最後選擇入世離開。從主教到神父,所有的人都支持她。到現在,趙可式的生活仍如修道院時簡單平實,現在還有主教叫她「趙修女」。
  正常人都會想到自己,趙可式卻從來沒考慮到她自己,不求長生不老,但求平安舒適,末期患者的心願,趙可式很清楚。有些人認為安寧緩和醫療就是等死,安寧緩和醫療是希望生死兩相安,但不是坐在那裡等就會兩相安,身心靈要平安沒有這麼容易,身體有痛苦,怎麼會平安。要做很多事才會平安,光是身體的平安就很不容易。安寧治療醫護的最主要目的是順著病人的心意,協助旁人共同去完成主角人生的最後一場戲,讓他們至少沒有遺憾的走完人生旅程,才是最重要的臨終關懷和照顧。

新增時間 : 2014-08-26 14:00:4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