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正常人進食後,食物在胃腸道被消化分解後,產生葡萄糖,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全身,包括胰臟,會刺激胰臟釋出胰島素,胰島素可幫助葡萄糖進入身體各組織細胞,轉變成能量,或貯存在肝、肌肉以及脂肪細胞中。如果沒有胰島素,或者身體各組織對胰島素不發生反應,則葡萄糖就不能被利用,於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便會上升。當血糖升高到某一程度,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便會從尿液中漏出,所以稱之為糖尿病。由於糖本身的滲透壓高,在糖份從小便中排出時,會伴隨大量水份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以會出現尿多,口渴,多吃,疲倦,體重下降等典型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手腳發麻,視覺模糊,皮膚傷口不易癒合,女性會陰發癢等。糖尿病症狀可以是慢慢發生的,起初時不易察覺也有些人,甚至不覺得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如果有人問起關於糖尿病方面的健康問題,醫師亦可察覺此人罹患糖尿病。譬如,心臟疾病、視覺改變、足部及大腿發麻,或疤痕難以癒合。這些症狀並不意味著此人得到糖尿病,但任何人有此類問題都應該找醫師。第二型糖尿病是中醫門診常常會遇到的疾病,會隨著病情長短而有不同的併發症。這個病人多年來患有糖尿病,最近二年服西藥,然效果不佳,改至本院門診治療,服用數月後發現,病人的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明顯改善。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島素抗性。科學家仍在研究胰島素抗性的原因,他們已發現兩種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是細胞上胰島素的受體有缺陷,就像電器需要將插頭插入插座一樣,胰島素必須結合受體才能產生作用。受體可以出現某些問題、受體數目不夠、或者是受體出現缺陷以致無法與胰島素結合。第二個可能原因是發生在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後的後續過程,胰島素可正常地與受體結合,但細胞卻無法接收到應有的訊號去代謝葡萄糖,科學家正在研究為什麼細胞會發生這種情形。年齡、性別、體重、運動、飲食、生活型態及家族病史都會影響每個人得到糖尿病的機會。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有糖尿病,則得到糖尿病的機會便會增加。專家目前發現糖尿病好發於某些族群。相信這是由於遺傳及環境因素如飲食和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糖尿病的罹患率是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性別並非是危險因素。
糖尿病治療的目的是要控制血糖達到正常或近乎正常,可減低慢性併發症發生的機會。糖尿病可導致眼前的一些問題:例如口渴、頻尿、虛弱、身體失去協調性,和視力模糊等,但有些卻是有致命性危險的,如昏迷,血糖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導致昏迷,實驗証明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由於長期的高血糖所引起,如果確實地控制血糖將有助於預防併發症的發生。要控制血糖,必須飲食得宜、定期檢查和遵照醫囑。體重是治療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因子,所以最佳的治療方式是飲食控制,它有助於維持正常體重。若體重過重,減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方式。若運動及飲食無法控制糖尿病時,必須遵照醫師的囑咐定期服用口服糖尿病藥物或施打胰島素。此外,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檢查血糖,確保血糖控制在指定範圍,並且定期檢查血壓、血脂、糖化血紅素、腎功能、眼睛和足部等。

新增時間 : 2015-09-12 20:34:1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