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想上學~拒學孩子的內心世界
聖母護理專科學校103年第二學期寒假作業
書名:我不是不想上學~拒學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者:吳佑佑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班級:護二庚 學號:1025101346 座號:42號 姓名:陳怡帆
「媽媽,我頭暈、肚子痛!」、「同學都在說我壞話!」、「學校好髒喲!」……拒學孩子往往不會直接說「我不要上學」,而以病痛或其他方式表達;有時是因精神官能症或情緒障礙,如憂鬱症、強迫症、過動症等疾病引起,需要專科醫師協助穩定病情。吳佑佑醫師在兒童精神科領域服務二十多年,接觸過各式各樣的拒學孩子,本書以個案實例為經、醫學及輔導專業為緯,道出拒學現象背後的真貌,以及這群孩子的內心世界。吳佑佑醫師常常跟拒學孩子說:「你可以放棄學校,但不可以放棄自己。常常跟家長說:「你可以放棄孩子不回學校,可是你不能放棄孩子本身。」因為沒有上學不代表沒有人生。
就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來說,剛上國小的小孩大約六至七歲,小孩正處於勤勉對自卑期,因此此時的小孩心理精神上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也決定了他往後會往哪個方向走,或許是因為正面的影響,而成為勤勉的小孩,又或是因為忽然受到精神所無法負荷的打擊而變成一個自卑的小孩。
從慢性精神病患的角度來說,他們受了自己身體無法負荷的傷痛,最後才一點一點的變成這樣的,身為一個病人所體驗的,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慢慢的忘記一些事,慢慢的做出自己無意識的行為,痛苦的精神轉換,一下時好,一下時壞,這對他們來說又是對精神上的一大折磨啊。
從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說,需已耐心輔導,及比照顧其他人還來的細心,他們的心靈很脆弱,不管是受過什麼傷,都必須以專業及尊重來看待他們。
看完這本書後,雖無法說完全了解慢性精神病,但裡面的內容卻令人感慨,誰也不想得這種病,精神失常是個人性因無力接受負荷所得出來的,這也告訴我要時常去關心身邊的人,減少因這種病痛苦難熬的人
書名:我不是不想上學~拒學孩子的內心世界
作者:吳佑佑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班級:護二庚 學號:1025101346 座號:42號 姓名:陳怡帆
「媽媽,我頭暈、肚子痛!」、「同學都在說我壞話!」、「學校好髒喲!」……拒學孩子往往不會直接說「我不要上學」,而以病痛或其他方式表達;有時是因精神官能症或情緒障礙,如憂鬱症、強迫症、過動症等疾病引起,需要專科醫師協助穩定病情。吳佑佑醫師在兒童精神科領域服務二十多年,接觸過各式各樣的拒學孩子,本書以個案實例為經、醫學及輔導專業為緯,道出拒學現象背後的真貌,以及這群孩子的內心世界。吳佑佑醫師常常跟拒學孩子說:「你可以放棄學校,但不可以放棄自己。常常跟家長說:「你可以放棄孩子不回學校,可是你不能放棄孩子本身。」因為沒有上學不代表沒有人生。
就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來說,剛上國小的小孩大約六至七歲,小孩正處於勤勉對自卑期,因此此時的小孩心理精神上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也決定了他往後會往哪個方向走,或許是因為正面的影響,而成為勤勉的小孩,又或是因為忽然受到精神所無法負荷的打擊而變成一個自卑的小孩。
從慢性精神病患的角度來說,他們受了自己身體無法負荷的傷痛,最後才一點一點的變成這樣的,身為一個病人所體驗的,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慢慢的忘記一些事,慢慢的做出自己無意識的行為,痛苦的精神轉換,一下時好,一下時壞,這對他們來說又是對精神上的一大折磨啊。
從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說,需已耐心輔導,及比照顧其他人還來的細心,他們的心靈很脆弱,不管是受過什麼傷,都必須以專業及尊重來看待他們。
看完這本書後,雖無法說完全了解慢性精神病,但裡面的內容卻令人感慨,誰也不想得這種病,精神失常是個人性因無力接受負荷所得出來的,這也告訴我要時常去關心身邊的人,減少因這種病痛苦難熬的人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