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文章文稱:
新「自然」考
The History of "Ziran" (自然) and "Nature" in Translation
作著名稱:
林淑娟(Shu-Chuan Lin)
資料來原:
臺大中文學報 ; 31 期 (2009 / 12 / 01) , P269 - 310
內容摘要:
「自然」究竟何時以及如何開始承載「自然界」之意?針對這問題,本文將從「自然」與nature的翻譯史角度切入,並提出「自然」作爲「譯語」與「新詞」之間的差異,以作爲釐清問題的關鍵。「自然」與nature在中國境內的翻譯史,主要可分爲三大時期:十九世紀上半葉、十九世紀下半葉,與二十世紀初期,其間以鴉片戰爭與甲午戰爭爲分界。在第一期,nature主要譯爲「性、天地」,而「自然」只用來對譯natural/naturally;鴉片戰後,伴隨大量新詞湧入,nature譯法雖然不變,但natural相關詞組的譯語卻顯得相當紛亂糾結;直至甲午戰後,nature以及natural詞組方與「自然」建立起穩定的對譯關係。因此,自然」即使早在十九世紀初即已成爲natural的譯語,然直至二十世紀初,自然」才以「新詞」(自然界)的面貌出現在華文世界中。審視「自然」與nature的翻譯史,不難發現詞義的轉變與自然觀(甚或世界觀)的變化呈現平行的關連。當詞彙用法改變,透過這詞彙建構的概念世界也隨之經歷顛覆與重構。透過鬆動「自然」能指與所指之間的緊密關連,或可進一步鬆動現代看似穩固的物質化的「自然觀」。

新增時間 : 2014-09-11 18:39:4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