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護理典範心得

西元一九一七年二月九日,一位女嬰誕生在台灣彰化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裡。她是日後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陳翠玉女士。是台灣第一位榮獲WHO獎學金出國的留學生。

陳女士對台灣護理教育現代化的貢獻,就必需從台灣的護理發展史說起。台灣接受西方醫療科技的傳入,而最早在台灣擔任醫療照護工作的就是具有護士資格的女宣教師,這些來自歐美的西方護士「姑娘」不僅提供醫療照護,並且訓練在地的台灣護士,這就是台灣護士的起源。

初期訓練的護士,對任何人都要保持尊敬,於是養成了她們日後擔任正式護士時也是唯唯諾諾的習慣。再加上日治時期的護士必須替醫生「刷衣服、擦皮鞋」,這種先侍奉醫生再服侍病人的惡習,不但破壞護士制度的精神,也造成了護士的自卑感。這一種現象,在整個日治時期都沒有得到改善。

陳翠玉女士一九四八年自加拿大學成返台後,她廢止日式的壓抑性護理,重新引進英美式的現代護理,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同時也大幅提升護士在醫院的地位,改進護理工作的內容,不再「包辦所有的瑣碎事物」將打掃的工作交給工友,所謂「病床上照顧工作由護士管理,病床下的打掃及其他雜事由工友負責」;建立護士輪班、休息及工作時間制度等,因而造就了今日台灣多元發展的專業護士制度。
是陳翠玉女士對台灣護理界最大的貢獻推選為台灣護理界的典範之一。

陳女士當年她婉拒了日本國內的優渥職位,一心返台服務同胞。由其她改革當時的護理制度,使護士的地位提昇,對台灣的醫療環境更是功不可沒,她的精神將成為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我們現在能夠有尊嚴的當護理師,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都要感謝她的醫生心血和付出,懷著感恩的心朝護理邁進。

新增時間 : 2015-09-10 16:30:2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