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婦女面對不孕及治療的困惑與護理需求

心得

不孕症對於夫妻一定是一大衝擊,甚至有些美好的婚姻就此中斷。我覺得不孕症不能只偏向於單方面的問題,就像之前本土劇常常播出的劇情一樣,由於媳婦不孕症,造就婆婆非常的不諒解媳婦,甚至惡面相向,夫妻間感情日益惡化,爭吵也似乎是家常便飯了,最後走向離婚。不孕症是夫妻之間的事,我覺得夫妻間應該相互努力、扶持,婆媳之間應該相互體諒包容,才能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系統。

    婦女無法生兒育女、去賦予一個新生命,看著別的婦女牽著自己的小孩或是聽到小孩興奮的叫著媽媽,對自己而言似乎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也無法經歷人生旅程中一個突如其來的生命所帶給家庭無論驚喜、甜蜜的負擔、或者對於新角色感到焦慮和懷疑的各種轉變,心情一定很難過也很無助,很慶幸的是現代醫療的進步,讓不孕症的婦女也有機會可以懷孕,希望就此可以讓遺憾減少,可以給予她們信心和希望,但治療過程卻是艱難的,不孕夫婦要經歷這麼多辛苦的歷程,同時無形中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加上精神所操受的壓力,我相信丈夫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好受,看著妻子承受著痛楚,自己卻也無法為她分擔。

    如果以後在臨床上遇到相同的個案,我想要好好的抱抱她,跟她說一聲辛苦了,因為不管最後是否能如願以償,她都努力過了,為了擁有一個孩子,做了別人可能都不會經歷過的治療,不畏艱辛,咬牙忍痛, 這種精神讓我覺得很偉大,也為她們感到不公平吧!並不是怨天尤人,只是單純想要為他們做一點事,為她們打抱不平,不孕症的比率為15%其實不算少,但比起大多數的婦女,他們所遭遇的算很特殊了,但為什麼又偏偏發生在非常希望能有孩子的婦女身上呢?

    文獻中有提到代理孕母這個議題,台灣目前是不合法的,或許對於不孕症的婦女而言,是很讓人心動的,但要考慮的太多了,如果為的只是一個孩子的出生,那這樣有什麼意義呢,沒經歷過整個孕程,一定也無法體會到為人母親的母性認同過程。再者,把一對母親與自己辛苦懷胎十月的嬰兒分離,似乎也太狠心了,所以我個人並不贊成,也覺得這並不合適。

    如果能看到不孕症的婦女順利的懷孕然後生產,生個健康的孩子,所有的努力都有所價值時,我相信護理人員一定會替他們感到開心,也衷心祝福他們,但有些婦女本身的體質真的不適合懷孕,我覺得我們也應該誠實告知他們,儘管對他們來說是一大遺憾和失望,可是也並不希望她們為了擁有自己的小孩反而棄自己的生命於不顧,就像老師課堂上講過的案例一樣,不聽從醫生的建議仍執意要懷孕,只希望那個個案現在身體健康,也祝福她能夠順利生產實現他的願望。

參考文獻

何弘能、陳信孚(1993)‧月經與內分泌‧台北:正中。

陳思原、陽友仕(1993)‧試管嬰兒‧台北:正中。

余玉眉、蘇燦煮(1991)‧不孕婦女於生殖科技治療期間對其身體變化之同化與調整行為‧護理雜誌38(3),71-81。

新增時間 : 2017-06-26 10:47:09 / 修改時間 : 2017-08-30 13:34:2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