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學年度暑假作業讀書心得1

主題:護理科模範

書名:臺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

作者:

讀書心得(600字):
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教授
趙可式教授,56歲,成大護理系教授,曾創立「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擔任「安寧照護基金會」董事。台大護理系畢業後,秉持「揀人家不要做的,做人家做不來的」為信念,一度出家當修女,於修道院從事居家護理及社會服務,但因護理工作常無法配合修道院門禁,8年後,又選擇入世,以服侍更多病患。
曾先後赴美Case Wester Reserve University、及英國世界安寧緩和醫療發起人桑德斯醫師所創辦的聖克里斯朵夫安寧院進修,取得腫瘤護理碩士及臨終照顧博士學位。民國82年,率先於康泰教育基金會成立「癌症末期照顧組」,帶領醫護社工及宗教人員,穿梭於醫院癌症病房,致力推動身、心、靈的「全人」臨終照護,為國內安寧緩和醫療推動的創始者;民國89年,終於催生出「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為民眾爭取到善終權,可選擇有尊嚴的走完人生的終點;民國92年,獲衛生署頒發參等衛生獎章。
趙可式教授從書上首度發現HOSPICE這個字眼,知道是讓癌末病人得到尊嚴、讓生死兩無憾的醫療方式,為之怦然心動;便請加拿大姐姐為她尋找相關書籍,她從書上和越來越多資料與報導了解英國安寧創始者西西里‧桑德絲醫師,了解她主持的安寧院和理念。她知道,這正是自己要找的答案。於是,教授赴美國學習安寧療護,並六度親赴英國訪問、實習安寧照顧。
1989年在英國見識到的「安寧緩和醫療」。深受感動的她,為了讓臺灣的臨終病人,也可以在備受呵護的環境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趙可式奮鬥了十年。200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臨終病人可以依照個人意願選擇緩和性醫療。趙可式在法案通過的感恩茶會中,鬆了一口氣說:「病人終於可以不要受苦,病人終於可以有『善終』的可能,病人終於可以有自主權!」;死亡,向來是中國人禁忌的話題,為何趙可式無懼於這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議題,執意推動立法,為臨終病人爭取「安寧療護」?因為「不求長生不老,但求平安舒適」是末期患者的心願,曾經擔任過護士的趙可式十分清楚。
1993年 趙 博士學成歸國,立志在國內推展安寧療護,她從死亡的禁忌話題出發,民眾的教育從零開始,在台灣缺乏人性化的醫療氛圍中,矢志要讓臨終關懷成為病患合法的權利,在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護士與社工人員幫助下,趙可式逐漸建立出臺灣安寧緩和醫療系統。
安寧療護已完成立法,成為健保給付、合法臨床醫療照顧的方式,全國已有五、六十所醫院提供住院或居家安寧療服務;而她,不止讓末期病人得著平安,且親身陪伴六百多個癌末病人平靜地走向人生終點,讓生死兩無憾。她不僅是台灣推動安寧療護最溫柔、最有力的那雙手,更是醫療工作者的精神標竿;國內沒有一家安寧醫院不受惠於她者;沒有人能否認:她發展安寧療護、改變台灣醫療文化的成就。
趙可式教授更教導醫生、護理人員,要學習醫「生」也要懂得醫「死」,因為即使醫學日新月異,死亡仍然無法避免。趙可式的成就為臺灣醫療人員「生死教育」的里程碑,更進一程。她提倡安寧 、實踐安寧,是以宣教、傳道、甚至願意殉道的心情在耕耘、在奉獻;畢生的精力、智慧盡付於此。她說,不為永生,只求讓每一位臨終病人得著平安、尊嚴。對她而言,這不僅是病人的基本權利 ,更是通往天國的門票。
趙教授說到一定要做到的精神,使我佩服也是我要學習的地方,地方希望以後也可以將我所的服務更多的人。
摘自:
http://women.nmth.gov.tw/zh-tw/Content/Content.aspx?para=189&Class=68
http://catholic.org.tw/goodshepherd/00/07.htm http://www.catholic.org.tw/goodshepherd/00/08.htm

新增時間 : 2015-08-12 23:00:16 / 修改時間 : 2015-09-13 14:09:1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