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學年度暑假閱讀心得2

白寶珠女士
  護理界一向肯定「家庭」是維護健康、病期照護、恢復健康的最佳環境所在。此「家庭護理」的基本概念因愈來愈細的專業分工,逐漸走向機構化、以醫院為中心,而脫離民眾生活的社區範圍。此情況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由於種種考量,又重新走回社區和家庭的醫療照護路線,好在護理教育的內容一直未曾忽視「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概念。護理界也一直將「家庭」視為每個人能順利地經歷生老病死的最重要支柱與資源。每一位優秀護理人員的作業內容都與「家庭護理」的概念緊密結合。而白寶珠女士扎扎實實將此概念落實在她在澎湖長達50年的漢生氏病醫療照護工作上。白寶珠女士深知一個人只要得到痲瘋病,個人的身體及心靈都會受到重創;而其家庭、社會也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白寶珠指出,所謂對社會的影響是包括家庭與社會經濟的穩定性與每一位成員身為社會一份子的地位、角色功能與其存在性之影響。

  在余玉眉教授等人的努力下,臺灣在最近幾年才將專科護理師制度建立,但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余玉眉教授很感慨地在書中提到:「從1955年白寶珠搭機從臺北抵達澎湖開始,至2003年因沒有新的漢生氏病人就診,而關閉了澎湖醫院的『特別皮膚科門診』為止,在這段近五十年期間,白寶珠不僅將『家庭護理學』的概念確實地落實在澎湖,更將如今如火如荼地推動的進階護理執業(APN)模式,早在澎湖一步一腳印地,自立開創與實踐。思及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第十年的今日,我們的醫、護界與政府,還為了要如何建置適合於我國社會與醫療生態的進階護理執業模式而爭論不休,仍處於舉棋不定的矛盾漩渦中,實在令人深感慚愧。」

白寶珠到臺灣就加入照顧痲瘋病人的工作。從她在樂生療養院服務兩年半所接觸許多澎湖來的病人口中得知,澎湖離島的病人無法在當地獲得妥善的醫療照護,一但被發現得痲瘋病,就後送到臺灣。當時澎湖民眾對痲瘋病有許多誤解,病人往往被整個社會與民眾棄絕。被送到樂生療養院幾乎就是與家人生離死別,再也無法回到家鄉。為改變那些病人此種幾乎一生被「放逐」的命運,白寶珠於1954年首次到澎湖探訪病人的家屬,並決定要留在澎湖為痲瘋病人服務。她從臺灣本島找到當時才23歲的非基督徒潘錦章先生擔任她的翻譯與助手。從此開啟兩人合作五十多年,推展「全人、全程、全家、全社區之關懷」的進階社區護理執業模式。

我覺得白寶珠女士人很善良 願意位痲瘋病人做貢獻 我要以他為典範 慢慢的像我的護理身崖做努力

新增時間 : 2015-07-15 13:43:1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