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寒假讀書心得

故事是一個國中老師與兩個殺了她讀幼稚園女兒的國一學生,師生之間罪與罰的過程。事件主要的關鍵人物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天才青少年A,小時候被追求專業生涯的媽媽給拋棄後,內心的空洞和寂寞,形成了行為偏差的主要原因,想做一些能引起社會轟動的事件來吸引他媽媽的注意力:不論是對的還是錯的事情。而少年B有一個處處護著他、非常寵他的媽媽,雖然非常乖巧,但是卻不能處理好生活上所面對的挫折、壓力和同儕間的嘲笑戲弄。為了搏得少年A的友誼,B同意參與殺人計畫,更因為受不了少年A嘲諷他沒膽殺人,而一時情緒激動把老師的女兒丟下游泳池。
整部小說的靈魂人物悠子老師,當悠子老師失去了摯愛的女兒,於是向班上同學訴說著對女兒的思念和感傷,然而話鋒一轉,變成了對兇手的懷恨在心,以及她所打算採取的復仇,句句堅定,毫無情感表達的告白,令人從同情轉為不寒而慄。歷經喪女之痛的她,選擇的既不是傳統的放下、寬恕,亦不是讓少年A、B接受司法制裁,而是「精神折磨」的另類復仇。然而當她選擇血債血還、借刀殺人的復仇方式,也等於選擇用「精神折磨」方式折磨自己。
「仇恨就像一把雙刃刀」,這句話形容的實在貼切。當人們選擇不原諒、饒恕,而開始採取復仇行動的同時,這把仇恨的刀也同時刺向自己。「當生命中失去最美好的東西,就也沒什麼好失去的了!」因此人們選擇全心投入「復仇」這件事情上時,也等於選擇失去了享受生命的美好。
這本書也探討到了校園霸凌的問題。最近這個話題非常的火熱,教育部甚至發起了「友善校園週」的活動,試圖減緩和抑制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書中的同學集體對少年A做的行為,將他的書本往窗外丟、對他潑牛奶、在他的置物櫃作怪等等,其實都算在校園霸凌行為的範圍內。殺人雖然是犯法的行為,但是動手去霸凌殺人的同學,是不正確的,甚至連不想去霸凌的同學也遭殃,不管是肢體、言語或心靈上都受到極大的傷害。那些霸凌的同學自以為是正義的一方,但他們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其實跟殺人是沒什麼兩樣的,只是差在有沒有出人命而已。
這本書當中也延伸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母親這個角色,在青少年時期影響非常的大。少年A因為小時候母親的離去,導致他極度渴望母愛,積極地用盡任何方法想讓母親注意到他,因此做下各種包括殺人的怪異行為。而少年B雖然有一個健全的家庭和非常疼愛他的母親,但是在學校卻總是面臨鄙視和嘲笑,更得不到旁人的重視,即使有母親的讚美和鼓勵,少了心理上的輔導和關懷,再多的讚美也都只是自我的一種安慰罷了,心裡的不平衡感導致了他之後的行為。
少年A的媽媽對少年A應該有很高的期待,不然不會在離開時送他超齡的專業書籍,可惜卻沒有在成長過程中對他付出足夠的關愛,她如果能夠早點發現孩子發出的訊息,適度關注並且及時導正少年A的偏差想法,可預期他的未來將無可限量。而像少年B的媽媽卻恰恰相反,處處合理化認為孩子是對的,這種在自己的兒子殺了人之後,還極盡袒護他的家長,其實也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沒有教導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和如何解決生活上的難題,其實也間接當了孩子殺人的幫兇,到最後甚至被自己的兒子殺死,令人唏噓不已。
從上面的評述可以知道,缺乏認同和關心的青少年有可能會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而鑄下不可挽回的大錯。如果早點發現他們的問題並且加以關心和幫助,這些令人惋惜和遺憾的事情或許就都不會發生了。

這本書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和諸多啟示,同時也提供許多值得大家一同思考和探討的問題。生命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呢?要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生命呢?青少年犯罪心理問題及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人格養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呢?

新增時間 : 2016-02-21 21:19:4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