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暑假作業

書名:精神分裂病照護
引發話題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美麗境界》之男主角數學家納許,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四十多年,他在一九八五年左右逐漸康復,目前仍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職。究竟什麼是精神分裂症?其知覺和常人有何差異呢?

簡而言之,精神分裂症乃是一種精神功能還能表現,惟互相配合在一起時卻失去協調的精神病。此症特徵乃是在思想、情感、行為三方面呈現極大的分裂現象,同時伴有現實感缺失、及自我界限不明的一種疾病。

著名的精神醫學家布勒,曾提出有名的四A症狀,作為診斷此症的參考(表一)。除了表一的一些源於思想及情感方面的「原發性症狀」外,精神分裂症尚有所謂的「續發性症狀」,即言語、行為、知覺等的障礙。

學者希奈德認為,某些症狀在精神分裂症的診斷上甚為重要,並將此類症狀命名為「首要症狀」(表二)。臨床經驗顯示,病人的幻覺往往伴隨妄想而存在,兩者交相作用,而使患者越來越脫離現實。

還好納許有病識感,知道自己的腦中分成了兩塊,一塊是理性的—他熟悉的數字世界,另一塊是錯誤的—那些妄想與幻覺。他學習與自己的幻覺相處,對「不存在這個世界、卻存在於他腦中的幻覺人物」置之不理—即使終其一生,納許的腦海中,「他們」並沒有消失過。

兒童青少年(簡稱兒青)精神分裂症與成人患者症狀有些不一樣,因為他們的大腦正處於發展時期,認知功能不夠完善,故其臨床表現不似成人那樣複雜、多樣,無論在思考、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均有差別。
兒青的症狀有時並不十分明顯和典型,因其思維尚未成熟,常以具體形象思考為主,妄想比較少見,即使有妄想,也比較簡單、不系統,常以病態幻想代替妄想,可能與兒青言語功能和思考過程發展不完善和表達功能不充分有關。

一般來講,正常人腦中似乎有個「中樞篩濾系統」,以抑制不相干的外在感官刺激及內在思緒,而只選擇當時該注意的某些刺激,將內在、外在世界,整合成一個有秩序、有意義的現實。

惟精神分裂病患對各種刺激皆變得異常敏感,且無法篩濾掉不相干的成分。也就是說,在知覺方面,有「過度敏感」與「過度包容」的現象。

此種現象往往發生於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譬如下面兩位此種病人的自述:

「我似乎太過清醒,警覺性太高了,完全無法放鬆自己,每件東西皆從我身上穿透而過,我無法閉門不納(過度敏感)。」
「我無法集中注意力,我好像一個傳話器,同時在進行不同的交談,每個聲音都從我身上流過,使我難以應付,我無法集中注意力於任何一個聲音上(過度包容)。」

幻覺是精神分裂病患常有的症狀之ㄧ,其中以聽幻覺最常見。最具特徵的乃患者聽到有兩個或以上的聲音,以第三人稱在談論病人(聲音爭論);他也經常聽到那聲音在對他說話,命令他去做某些事,或警告他將發生什麼事(聲音指責)。這些聲音,有的充滿威脅,有些則極其淫穢,讓他非常困擾。

視幻覺亦非罕見,惟很少單獨出現,幾乎都伴有聽幻覺或其他形式的幻覺。

納許的一生有三個幻覺人物:首先是在求學感覺孤單時陪伴他的「室友」;其次是在他不滿意自己時出現的一位「情報頭子」;第三個人物是室友帶來的「小姪女」。

生病初期,納許不相信自己罹患精神分裂症;當他發現那個「小姪女」始終沒有長大,他才承認自己精神異常並接受治療。惟當時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的許多副作用,卻讓他感覺遲鈍疲憊,完全失去運算數學的天賦能力,所以他決定放棄藥物治療,結果那些不存在的幻覺又出現,甚至讓他幾乎傷害了妻子愛莉莎。

這些幻覺往往都像真的一樣,故患者常會相當留意以致影響到他的行為,甚至因幻覺的內容而感到懼怕,以致妨礙到婚姻的和諧。

但愛莉莎並沒有放棄或離開他。愛莉莎的一段話,可以給家中有精神病患的家屬,做為一個打氣的力量:「我常想這是一種義務,有時候我會為自己想要離開他的念頭感到內疚,甚至有時我會對納許和上帝感到憤怒。但當我注視他,認真地想著他是我的情人,漸漸地,他真的就回到我一直深愛的人,而我也回到那個深愛他的人。」

事實上,許多精神病患因為認知功能較差、或是缺乏病識感而常無法配合按時服藥,一旦病情復發往往造成家人及社會的負擔。對於這類型的病人,目前已有新型長效針劑,兼具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較低與確保藥物傳送的優點,對於因為服藥問題天天爭戰的病患與照顧者來說,是一種減低家人和病人服藥負擔的選擇。

此外,若患者伴有明顯憂鬱情感、自殺意念,以及焦慮、睡眠障礙等症狀,可同時使用效果良好的「速悅」(Efexor XR),以改善其生活品質,讓病患儘快邁向康復之路。

數學家納許的妻子愛莉莎,用「愛的公式」爲他找到生命解答,用接納的心助他走出精神分裂症的困境,進入「美麗境界」!

新增時間 : 2017-09-10 22:30:0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