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
一.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進入那扇門,我看到已經被人家開腸剖肚的您躺在那裏,那不是命案現場,那是神聖的教學殿堂。大部分的人選擇死後把身體放在殯儀館等火化,而您卻選擇泡在研究室中的福馬林裡供醫學生、護生研究及教學,您就是那位令人尊敬的老師—大體老師,謝謝您願意為愛遺留人間,而且是把身體捐給和您不相干的陌生人做研究學習,謝謝您給了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對醫學生來說可以幫助他們未來到臨床可以更瞭解人體部位,更準確的下診斷,然而對於不太會想像的我來說,在學習解剖學肌肉單元非常的吃力,光看課本上的文字圖片沒有比親眼看到真正的真是再好不過了。老師謝謝您今天為我上的兩堂課,第一堂是您和其他老師配合授課的生理解剖學,第二堂課您為我們上的是「生命教課」雖然您並沒有開口說話,但在您身上我學到「無私的奉獻」。
謝謝老師您辛苦了!
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和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到甚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對人體肌肉的解剖位置還不太熟悉的我,希望藉由這次的機會加深印象,看到各肌肉實際相對位置比課本文字還更容易記憶,找肌肉位置對一個護理人員來說是很重要的,打IM時要幫忙找正確的肌肉注射部位,要找厚一點的肌肉下針,避開神經及大血管,才能避免個案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我將基護所學的找打針部位的方法(尖峰突下二到三衡指..)用在大體老師身上找注射肌肉的位置,幫助我在未來面對幫個案打針時,可以很準確的下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胚胎著床時住的子宮,沒想到居然只有我的一顆拳頭這麼大,大家能相信裡面竟然可以塞下一個重達兩千多公克的小寶寶嗎?我有問老師,有生過小孩的子宮跟沒生過小孩的子宮差在哪裡,老師跟我說產後醫生會幫媽媽把的肚子往下推,讓子宮回到它原本的位置,它並慢慢的恢復到原本的大小。
<2>So what?(所以,為甚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甚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甚麼想法/成長?
您的貢獻對於醫學生、及還是護生的我們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您不只讓我們學會各器官及肌肉的所在位置,您也教我們第二門課「無私的奉獻」 ,對於大體捐贈是極少數人願意的做事,而您做了!
經過這次活動,讓我更加的堅定,要堅持下去往護理的的這條路雖然真的很辛苦,一個護理人員養成的背後需要多少的推手,您的偉大付出不斷提醒著我要好好學習,那天我真的很努力學習深怕您辜負您的奉獻,我唯一能感謝您們的方式就是努力的學習,成為具有專業能力及有耐心,能獨當一面的護理人員,來回饋給社會。
<3> Now what?(我可以如何做?我有甚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甚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甚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小時候我不喜歡談論有關死亡的話題,家人如果跟我提器官捐贈移植、大體捐贈這方面的事情,我很排斥而且一定會馬上眼眶泛淚,我不希望愛我我愛的家人、朋友離開,但這次的大體參訪活動,大體老師彷在告訴我大體捐贈可以延續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就算心臟停止了,他的熱情還不斷地燃燒著,彷彿他還在。這次的參訪讓我比較不會對器官捐贈、移植和大體捐贈有排斥。而現在的我開始有了一個想法,希望在未來我生命即將結束時,我能把我還可以用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幫助一個人就等於幫助了一個家庭,我希望我生命結束時可以發揮到最大最美,有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璀璨耀眼。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