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寒假作業 華語學齡前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的非詞複誦表現與臨床診斷之應用
特定型語言障礙指的是語言理解或表達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偏差或低落的兒童。研究結果發現,語言能力的缺失會導致SLI兒童在學齡階段衍生出學習的問題,例如閱讀、書寫和學業學習困難等。Rice與Wexler提出應針對SLI兒童的語言行為表現和可能的缺陷成因,發展出臨床標記。因此特定於語言處理歷程的各層次音韻訊息處理能力缺陷,包括快速聽知覺、語音知覺和音韻工作記憶,這些不同層次的音韻處理能力缺陷,被認為可能是造成SLI兒童口語接受或產出困難的原因。總結而言,本研究發展適用於作為華語學前SLI兒童早期篩選的非詞複誦作業,研究結果呈現出一般發展兒童在非詞複誦的表現會隨年齡成長而增進,同時也發 現SLI兒童和其他語言背景的兒童相似,在非詞複誦的表現較一般發展兒童差,顯現出一定程度的音韻處理能力缺陷。由於本研究主要探討非詞複誦能力和詞彙理解之間的關係,未能探討非詞複誦和更高層次語言理解或是表達能力之間的關係,建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加以探討。另外,本研究所設計之非詞複誦作業對於華語學前SLI兒童的篩選也具有良好的診斷正確性,但尚未達到研究所設定的優異診斷標準,未來可將此作業應用於更大樣本的受試族群,並探討其在一般幼兒園班級內執行的可行性,期能作為SLI兒童早期篩選的參考工具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