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典範心得

最後的擁抱
人的一生脫離不了生老病死,我們無法去預知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會結束!!生命的無常,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尤其是面臨即將死亡的病患,該如何面對剩下的時間和調適心情?! 我看見書上的一頁上寫著:「最恐怖的是看不見、聽不到、又不能談論的死亡!」
這本書是一位來自資深安寧院的護士敘述了他照顧許多患有不治之症的病患,他們多數都對自己剩下的日子感到害怕、疑惑以及擔心,害怕自己死後會去哪、疑惑死到底是怎麼樣的感覺、擔心死後自己的家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死感到後悔或是虧欠。
這時候他們身邊的人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身旁鼓勵他們和他們聊聊天....等。有時候臨終者會說出像是看見已故的親人或朋友那一類令人驚訝的話,那並不是意識錯亂或是胡言亂語,而是代表他們即將前往另一個世界,這時候不能直接否定他們,要委婉且相信的回答他們,避免讓他們抱著遺憾離去。
看完這本書我開始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患了不治之病症,我會怎麼面對?我希望在臨死之前不要後悔,我覺得人一生所做的事雖都微不足道,但重點是你做了,因為別人不會做。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即將發生什麼事,在死亡前我們都應該勇敢的去表達我們的想法,為家人或是朋友們做些什麼。
最好的告。別
「最好的告˙別」,就如作者所說:「讓離去的病人得到善終,讓喪親的家屬得到善生,讓彼此的關係得到善別。」書中的病人都知道病情,也相信自己「時日已至」,而每位「病人老師」對自己的安排都不一樣,卻可看見他們臨終時的智慧。本書作者曾經陪伴過1000多位臨終病人,他用31個令人流淚的真實故事來告訴我們「善終,是每個人都可以規劃與準備的。」。讀它時,就如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所說的:「當我全神貫注於手中小說的細節,以便適應即將進入的世界,我會盡最大努力運用想像力將文字視覺化,並設想書中所描述的一切。」 是的,將文字「視覺化」,讀這本書的每一個故事,作者和病人之間的互動浮現在眼前,而我在安寧病房當家屬時的種種,後來去當志工和病人的互動,也一一被拉引了出來。 本書有一推薦序,是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寫的。她和作者都在青少年時,不得不的面對了父親的患病及死亡,從此,他們的生命無從避開死亡所留下的巨大黑暗及驚慌恐懼。然而生命的安排及帶領,使他們有機會走到更多人的生命中,參與了許多人的死亡時刻,也參與了許多人的希望很多人都能讀到這本書。珍惜生命及身邊的人。
南丁格爾
看完了這本南丁格爾之後,我對她所做的奉獻和犧牲更加的敬佩,她雖然生長在富裕的家庭裡,但她並沒有因為環境上的因素,而因此變得嬌生慣養,她擁有好的環境和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上應該是過著無憂無慮又舒適的生活,但她對於富有安定的生活感到不滿足,總覺得尚未完成上帝賦予她的使命,經果一番思索後,而她在十七歲時立志要當上護士,雖然家人和朋友們並不贊同,也極力阻止,但是她依然不放棄,終於打動大家的心,也讓父母親點頭答應了她的要求。
去幫助社會上需要溫暖及關心的人,這種精神真是難以可貴的。

當佛羅倫斯投入戰場,做個只有貧苦人家才會做的護士,可是她改變了這一切。她全心投入創新的研究,成了醫院護理各面的英國專家。當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死傷慘重,佛羅倫斯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也經常犧牲自己休息時間為傷兵寫家書,安慰、並且照顧他們,成了病患們精神上的支柱,使傷兵的死亡率下降了許多,那使她贏得是兵士們以及英國人民的推崇及尊敬,因而被描述為聖潔的「白衣天使 」。

在這三年的辛苦工作,卻也影響了她的健康,使她的身體變得很虛弱,甚至連吃飯和說話都有困難,她四周圍關心她的人都勸她回國休養,但是卻遭到她的拒絕,因為她不想放棄護理工作的服務精神,要是大家都能像佛羅倫斯那樣子的關心和照顧別人,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人因為疾病和貧窮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佛羅倫斯用溫暖的愛去守護著大家,她救了非常多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佛羅倫斯一樣有一個悲天憫人的胸懷及善良熱情的心,多幫助別人,互相護助,這樣的貢獻在這社會上是多麼重要的事啊!
佛羅倫斯一生奉獻於醫,因為有一顆善良、熱情的心,是她將照顧病人是為終生職志,又因為她擁有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使她成為當護士的夢想,這樣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努力學習。

新增時間 : 2017-09-03 01:25:48 / 修改時間 : 2017-09-03 19:31:1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