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寒假作業閱讀心得報告 1045101446 五護三己 李舍真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己
學號 1045101446 姓名 李舍真

書名 運用關懷理論於一位青少年
反覆性自殺之急診護理經驗 作者 姚孝菁、陳冬蜜、練美華、周嬡君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7 年 12 月
索書號 16:6 084-093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本篇報告乃運用關懷理論照護於一位青少年反覆性自殺之急診護理經驗,護理期間為 2014年1月28曰至2014年1月29曰。照護期間筆者藉由觀察、會談技巧等方式收集資料,依個案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四層進行整體性評估,發現家庭失和對個案有很大心理衝擊,加上唯一傾訴對象(父親)是家中經濟支柱需長時間工作無法陪伴,總覺得自殺可 以解決一切。
综合評估結果顯示個案有高危險性暴力行為、個人因應能力失調、無望感 主要健康問題。筆者運用Watson關懷理論為照護依據,與個案建立良好信任關係,教導個案如何宣洩負向情緒,進而改善負向情緒壓力時,以避免自殺事件再發生。建議在急診成立自殺個案管理,提供完整連續照護,以幫助遊走在自殺邊緣的個案。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關懷是人類基本需求,對於自殺行為病人最需要的是有人聆聽他的心聲、關愛他的感受,同理他難過、氣憤的情緒,進而達到身心靈各層面滿足;在急診面臨自殺病人時,因先將病患擺放在急診較為安靜及安全的空間,再運用關懷理論的照護概念以減少干擾,此時護理師應主動自我介紹與關懷,以同理、傾聽及開放式的溝通適時地回應需求及陪伴,打破照護初期的僵局,建立起互信關係。當護病關係建立完成後,協助個案釐清問題的原由,確認壓力來源,鼓勵個案訴說壓力事件、澄清錯誤的看法,並給予正向的肯定。並且在照護過程中與個案訂立安全契約,在個案同意下,於約定時間內不做出自殺行為,以及尋求醫護團隊或其他社會資源協助。自殺個案通常處於負向情緒內,此時醫護人員可指導個案藉由喜愛的興趣等轉移負向情緒,以書信、電話等方式與重要親友保持聯絡,透過情感的連結強化生存的動機,讓個案感受到家庭的支持與關懷,促進並調適其行為進而適應改變。

新增時間 : 2018-02-27 14:48:5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