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護理科


護四庚


1065101307


林瑀薇

作 者 姓 名
詹惠雅 張迪真 姜遠萍


西 元 出 版 年
2010 年 4 月
文 章 標 題
糖尿病患者飲食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應用跨理論模式照護一位糖尿病患飲食之護理經驗
卷 ( 期 )


起 訖 頁 數
1 ~6



作 者 姓 名



西 元 出 版 年


文 章 標 題
末期腎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 II
末期腎病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之護理經驗
卷 ( 期 )


起 訖 頁 數
1~16



【自訂一主題】:照顧一位糖尿病的患者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此經驗讓筆者思考到,本病房有許多糖尿病患在飲食行為改變過程中,由於觀念的錯誤及知識的欠
缺,導致飲食行為改變受阻礙而無法順利的進入維持
期,最後放棄飲食控制,使得合併症產生而一再反
覆住院,甚至導致無法挽回的終身殘疾,因此讓糖
尿病患知道糖尿病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吃,而是什麼都
能吃但必須瞭解所吃的種類及量的控制是照顧糖尿病
患首要任務,故採用行為改變策略中的助人之人際關
係,建議病房定期舉辦糖尿病病友會,邀請處於維
持期自我管理良好的個案,在食物代換上如何增加生
活的方便性及多樣性作經驗分享,希望能解決「知易
What文章內容摘要
跨 理 論 模 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是 由Pro-chaska及DiClement二人於1983年所發展出來,著重在行為的改變,包含四個核心概念:改變階段、改變策略、決策權衡與自我效能,五個改變階段:無期、意圖期、準備期、行動期和維持期,以及10種行為改變策略:(1)意識覺醒:提昇對特定問題行為的原因、結果及治療的知覺。(2)情感喚起:讓個案感受到採取適當的行動,可減低問題行為所帶來的影響。(3)自我再評價:在認知與情感上對自己不健康習慣的自我形象進行評價。(4)環境再評價:個人認知與情感上對自己不健康習慣對社會環境產生之衝擊的評價。(5)自我解放:個案對行為改變的抉擇與承諾。(6)社會解放:社會中健康行為資源的可用性。(7)反制約:學習可取代問題行為且較健康的行為。(8)增強管理:當採取改變行為時,可由他人或自己提供獎賞,反之,則可實施處罰。(9)刺激控制:移除不健康習慣之誘因,增加健康行為改變的暗示。(10)助人之人際關係:信賴關係的建立

So What學習要點
1.提供個案衛教單張及參加病房每週舉辦的糖尿
病病患團體衛教,讓個案了解高血糖的合併症,知
道自己的視力模糊及雙手麻是血糖控制不佳所導致。
2.鼓勵個案參加病房舉辦的糖尿病小團體衛教,
藉病友交流讓個案知道合併症是各年齡層都可能發
生,並不是年紀大才會發生,並藉由團體衛教來澄
清問題以解答個案的疑惑。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因衛教病人飲食的控制以及攝取的食物,食執行飲食代換,再教導自行操作血糖機來監測
自己飲食控制的成效,培養個案在行動期對自我
照護具有決定的能力,期盼進入維持期後能因自
我效能提昇而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達成
自我照顧行為的信念;


【自訂一主題】:末期腎病透析之護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一篇的文章主要是在講因為糖尿病患者併發末期腎病需要做血液的透析,在醫院打工的時候我也看過那些阿公、阿嬤去透析,他們去的時候都需要帶兩件的棉被因為我聽學姐們說透析室裡很冷,當他們去透析室前、回來時都去要量他忙的生命徵象,確認他忙的血壓是否正常,而透析室那邊如果有發生什麼事情也會打到護理之家做交班,對於初次血液透析,個案面臨的不只是生理上的不適,心理壓力更需要誘導與抒發,但臨床人力配置及相關醫療人員業務繁忙,
透析時環境為開放空間,個人隱私及衛教時間有所受限,於持續性
照護及深層探索心理問題深感不足,為此次護理經驗之限制。建議
在臨床實務上,可組成血液透析醫療共照網,加入相關醫療團隊,
如:腎臟科醫師、護理師、營養師、關懷師、糖尿病個管師、社工師、
心理諮商師等,針對患者問題需求藉由網路平台或電子通訊共同照
會,舉辦聯合討論會,安排初次透析病患與家屬參與,獲得多方面訊
息管道,並依個案情況不定期舉行討論會,使病患有更完善的醫療團
隊整合照護計畫,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本篇報告是描述一位罹患糖尿病 30 年且併發末期腎病需經由血
液透析治療延續生命。促進自我照顧能力與調整生活步調,並能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有鑑於末期腎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病患日益增加,期望藉此報告
能作為提供臨床護理人員日後照護相關疾病之經驗分享。


So What學習要點
1提供個別性的飲食指導措施,改善生理上的不適
2面對血液透析治療的心理壓力與角色轉變的適應過程,
給予誠摯的關懷、鼓勵個案表達內心感受、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
統,提供正面能量與心理支持,減緩個案內心的抗拒與調適問題。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主動去關懷個案的想法感受,讓他們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就生理健康問題可針對症狀提供因應策略,恢復其身體功能,然而心理層面,面對吸收大量的醫療知識與家庭社會角色轉換,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出現抗拒、退縮、挫折等情緒反應。就筆者觀點

新增時間 : 2020-09-18 10:57:2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