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己
學號 1075101288 姓名 周代峰

書名 南丁格爾2.0 作者 慈濟護理南丁格爾群
出版社 經典雜誌 出版年月 2018年 4 月
索書號 419.65283012018 ISBN 978-986-6292-97-2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心跳具像化成一條條的波型

2與人為善,樂在開刀房

3護長男為,戶長難為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了這本南丁格爾之後,我對她所做的奉獻和犧牲更加的敬佩,她雖然生長在富裕的家庭裡,但她並沒有因為環境上的因素,而因此變得嬌生慣養,她擁有好的環境和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上應該是過著無憂無慮又舒適的生活,但她對於富有安定的生活感到不滿足,總覺得尚未完成上帝賦予她的使命,經果一番思索後,而她在十七歲時立志要當上護士,雖然家人和朋友們並不贊同,也極力阻止,但是她依然不放棄,終於打動大家的心,也讓父母親點頭答應了她的要求。去幫助社會上需要溫暖及關心的人,這種精神真是難以可貴的。 當佛羅倫斯投入戰場,做個只有貧苦人家才會做的護士,可是她改變了這一切。她全心投入創新的研究,成了醫院護理各面的英國專家。當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死傷慘重,佛羅倫斯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也經常犧牲自己休息時間為傷兵寫家書,安慰、並且照顧他們,成了病患們精神上的支柱,使傷兵的死亡率下降了許多,那使她贏得是兵士們以及英國人民的推崇及尊敬,因而被描述為聖潔的「白衣天使 」。在這三年的辛苦工作,卻也影響了她的健康,使她的身體變得很虛弱,甚至連吃飯和說話都有困難,她四周圍關心她的人都勸她回國休養,但是卻遭到她的拒絕,因為她不想放棄護理工作的服務精神,要是大家都能像佛羅倫斯那樣子的關心和照顧別人,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人因為疾病和貧窮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佛羅倫斯用溫暖的愛去守護著大家,她救了非常多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佛羅倫斯一樣有一個悲天憫人的胸懷及善良熱情的心,多幫助別人,互相護助,這樣的貢獻在這社會上是多麼重要的事啊! 佛羅倫斯一生奉獻於醫,因為有一顆善良、熱情的心,是她將照顧病人是為終生職志,又因為她擁有一股堅忍不拔的毅力,使她成為當護士的夢想,這樣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努力學習。本篇出自於http://w3.tkgsh.tn.edu.tw/99c334/new_page_4.htm截取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己
學號 1075101288 姓名 周代峰

書名 父後七日 作者 李佩玟 
出版社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0年 8 月
索書號 783.55826522018 ISBN 978-986-6249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夜晚編織了一張盲目的面具覆蓋在自己臉上
2 腫瘤和損傷的身體彷彿格林童話中描寫的情景
3 生命剩餘的時間 高速奔馳高速公路上 遮個世界殘酷又美麗 呼吸 繼續呼吸 九算只有一瞬間
也意義非凡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剛開始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同名電影「父後七日」。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只要跟「死」有關的事物,一律以不碰為上策。像是媽媽就曾告訴過我:「那個不要看啦!」我總是這麼回答:「那又沒有什麼,大家都會經歷的啊!」而我也總是認為只要帶著一顆敬畏、虔誠的心來看待,這一切並沒有什麼。因為我自己本身就對臺灣的傳統習俗感到興趣,總會以一顆好奇的心,跟在媽媽身旁問東問西,有時候說了不該說的話,免不了挨一頓罵,但還是不會影響我想對臺灣傳統習俗一探究竟的想法。在閱讀這本書時,腦海裡當下浮現一幕幕的畫面,有些是想像,有些是親身經歷。隨著書中的每一句,想像著現實中可能會發生的情景,也讓我想起自己經歷過的傷痛。就像作者說的,有時候會忘記親人已經不在的事實,當我們意會過來時,早已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外曾祖母過世後的幾天,大家忙著處理事情,隱藏自己的情緒,假裝自己很堅強;但就在告別式當天,大家的情緒都崩潰了,不過事實總是要接受,喪禮結束後,大家各自收拾好情緒,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是收拾,還是隱藏?其實是沒有人願意再次將事實攤在陽光下,再次承受那撕裂的痛苦。我很佩服作者能夠以詼諧又不失莊重的寫作手法,來描述父後的種種事情以及她的心情,假如換作是我,每寫一個字,心就像上百支針在扎般的痛苦。後來,我必定也會選擇放棄書寫,因為我不願一再地去面對失去親人的事實。我想,她一定是經過時間的沉澱後,才能夠走出這永遠的傷痛,將自己最真實的感情以及種種不捨的心情,轉化成對父親永遠的懷念。作者提到當時在拍攝電影某一幕時曾痛哭流涕,並不是因為這是她的親身經歷,而是她沒有這樣的經歷可供回憶,而她再也沒有機會去經歷那令人難忘的一幕,讓我感觸很深。我是一個害羞、不敢直接表達心意的人,只敢在特別的時間,利用書寫的方式,讓爸媽知道自己多麼愛他們、珍惜他們,從來就沒有直接告訴他們我的感覺;閱讀完《父後七日》後,讓我學會把握每個時刻,勇敢地將自己的心意直接告訴爸媽,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麼愛他們,我不想要將來像作者一樣,失去後才懊悔當初為何不懂得珍惜。從《父後七日》可以看出,台灣的喪葬習俗非常繁雜,才會讓作者常常搞不清楚什麼時候要哭,什麼時候不准哭,讓一場原本悲傷、莊重的喪禮,變得很荒謬,只顧著遵循儀式,連原本都要很真實的眼淚,也成了必要的演員,只注重習俗,卻把最直接的感情隱藏了起來。這樣好嗎?這些儀式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往生者一路好走,消除累世的種種罪業,回到生命的初始狀態,得以離苦得樂進入天界或西方極樂世界?還是為了還活著的親人?為了這些內心愧疚不能在亡者生前好好對待他的家人,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藉由這些儀式表達他們的贖罪,表達他們內心的不捨,並撫平他們內心的遺憾?我想兩者都有吧,在守靈的期間,家人們可以談談以前和亡者的點點滴滴,延緩亡者離世的驚愕感,彷彿亡者依然健在。死,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的課題,面對所愛遠逝,我們傷痛恐懼,因為有太多不捨。我們總是主觀的自認為死亡就是一個人消失在這世界上,其實死亡就像是一道門,只不過是個通往另一個世界所必須經過的一扇門罷了!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結束,反而是前往下一個旅程的開始,所以我們應該帶著一顆祝福的心,祝福所愛的人能有另一個喜樂的旅程。別忘了我們所愛的人並沒有真正的離開,只不過是換成另一種方式活著,活在我們的心中,只要我們願意,我們依然可以隨時和他們聊天,和他們同在。本篇出自於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1136940截取

新增時間 : 2019-02-19 19:40:18 / 修改時間 : 2019-03-22 15:02:0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