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乳癌婦女接受前導性化學治療歷程之經驗與因應>
此篇文章為探討乳癌婦女接受前導性化學治療歷程之經驗與因應,前導性化學治療常被運用於部分乳房切除手術之前,用來縮小腫瘤提高乳房保存機會,對於乳房應保留文章的觀點是失去女性特質後的身體經驗是複雜的,不論是性行為或哺乳經驗皆造成重大的改變,其影響亦包括負向的身體心像與社會人際態度,會增加心理疾患的發生率。作者在文章中以穿插訪談對話內容來呈現罹患乳癌婦女在面對前導性化學治療期間需要承擔的巨大壓力,不僅僅是變得虛弱、開始掉髮、肢體末梢感覺改變等症狀,這些身體的變化使得婦女心理變得不自信、焦慮,還得擔心化療過後的副作用。社會角色衝突,現今文化中婦女還是承擔著大部分家務或著當全職家庭主婦,疾病突然的到來使其無法顧及原本角色的工作,同時也存在著每一次的療程後的檢查解果都牽動著婦女的情緒反映,每天都忐忑不安地過日子,若在醫療的掌控之中則可以依照計畫進行,反之若治療結果反應不佳,需面對藥物處方改變或是提前施行乳房切除手術,其影響可能是手術範圍較大,甚至是無法保存乳房的處境,腫瘤變化成為婦女向前的動力。比起治療更要重於預防乳癌的發生,近年來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約為每十萬名婦女就有188-194人(衛生福利部,2021)。可以藉由乳房自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之療,不僅能狗提高存活率,治療效果也較佳,平時定期自我檢查,就能提早察覺乳癌的徵兆,如發現乳房有硬塊、皮膚異常變化、異常分泌物,應找專科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不要因為害羞或自以為沒事而不去就診。不管自我檢查結果如何,每年還是要定期給專科醫師檢查,才是最可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 〉
近年來管灌餵食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當個案有吞嚥障礙或無法由口正常進食,鼻胃管是提供病人暫時或長期進食及預防吸入性肺炎的一種處理方式,但吸入性肺炎也是鼻胃管留置常見的合併症,病人一旦長期依賴鼻胃管進食,缺乏咀嚼刺激,口腔及顏面肌肉生理機能將會衰退,除了忍受疾病折磨外還必須面對外在的心理壓力,生活品質及生命尊嚴大受影響。例如鼻胃管放置位置錯誤,鼻胃管放置長度過長或過短造成食物逆流,灌食姿勢及灌食速度不適當或胃殘餘量過多造成嘔吐,常是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原因。鼻胃管放置長度是指鼻胃管由鼻部置入後鼻胃管尖端位置,最適當的位置是鼻胃管的孔洞皆在胃中,所以尖端應於胃體的部位,尖端於胃中過長或過短容易導致一些合併症,像是於胃中過長會使管子在胃內盤繞或扭結,過短則會盤繞到食道,灌食食物停留食道,造成逆流至呼吸道,導致吸入性肺炎。鼻胃管放置長度的測量方式,從鼻到耳垂到劍突的距離是最為普遍的測量方式,文章中顯示用此距離來確定插入長度,超過20%的鼻胃管至少有1個管路側孔位於食道或賁門,且其他文獻也證實這不是安全的方法,胸部X光雖然能夠精確的找出放置的位置,但放射線檢查是有輻射源的,且容易錯過個案的灌食時間,床邊超音波檢測鼻胃管位置,雖然靈敏度高達99.8,但倆著皆須醫囑才可進行。目前不需要醫囑可於床邊即時檢測的方法,包括:酸鹼度(pH)檢測、打氣聽診、胃抽吸液外觀評估、觀察氣泡、檢視鼻胃管插入長度、檢查口腔纏繞、觀察呼吸道症狀、測氣管內管氣囊壓力及氧氣的飽和度監測,但大部分都未有靈敏度及特異性的檢測,除pH檢測依數據進行推測外,其餘方式皆以觀察來假設管路在胃內或下呼吸道,雖然不建議使用床邊評估方法,但由於這些評估方法護理師操作方便、可於床旁即時量測而不會延誤病人灌食時間,仍廣泛被使用。為了避免鼻胃管灌食期間引起吸入性肺炎除了注意灌食姿勢、灌食的方式選擇,更重要的是評估胃殘餘量,可提高鼻胃管灌食的安全性。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個案移除鼻胃管恢復由口進食,雖然臨床上還是會有護理人員擔心病人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導致個案一直習慣鼻胃管灌食,能夠成功移除鼻胃管者並不多,但還是期待醫療有天能夠更加的進步,讓個案能夠擺脫管灌的束縛。

新增時間 : 2022-09-03 23:21:5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