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文章一:不孕婦女成為母親的生活經驗
不孕婦女在努力成為母親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到一系列的情緒起伏和生活挑戰。這段旅程可能會
充滿挑戰和困難,但同時也充滿希望和堅持。
首先,不孕婦女可能會面臨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和期待。社會上對於生育的期待往往是巨大的,
這可能會給不孕婦女帶來壓力和焦慮感。家庭成員的期待和關注也可能加重了她們的負擔,甚至導
致她們感到自卑和沮喪,不孕婦女在接受生育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身體和心理上的負擔。生育
治療可能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輔助生殖技術等,這些治療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負擔和
風險,同時也會給她們帶來身心上的壓力和不適,而且不孕婦女還可能需要應對來自身邊人的好意
建議和意見。雖然這些建議都是出自對她們的關懷和關心,但有時候可能會讓她們感到困擾和無
助,甚至會加重她們的焦慮和壓力。
然而,儘管不孕婦女可能會經歷到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她們仍然充滿希望和堅持。她們可能會尋求
專業的支持和幫助,包括心理諮詢、生育專家的建議以及支持團體的陪伴。同時,她們也會通過積
極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調適來應對困難,保持心情的穩定和良好的身體狀態。
總的來說,不孕婦女成為母親的生活經驗是一段充滿挑戰和希望的旅程。她們需要面對來自內外的
壓力和困難,但同時也需要保持堅持和希望,相信自己最終會實現夢想,成為一位合格的母親。

文章二:兒童的恐懼
每個人都會恐懼某些事物,這些事物有可能是虛擬的也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大多數的恐懼可能
是對他的不瞭解又或著是因為某些謠言、惡作劇而造成心理陰影等等,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克服
的,他可能陪伴著你一生也有可能因你的勇敢而消失,那到底甚麼是恐懼呢?
「恐懼是人類應對環境自我保護的本能,幫助我們面對危險時可以做出反應。」台師大社會教育學
系兼任助理教授蔡怡怡解釋。
一般情況下,人類大腦是由負責理性、邏輯思考的前額葉皮質區來做決策,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刺
激或壓力,大腦中掌控情緒的杏仁核,有時會搶先支配身體快速反應,如果杏仁核過度反應,產生
杏仁核劫持,就可能會出現不合理或不適當的反應,由於孩子大腦前額葉皮質區還未發育成熟,因
此當孩子恐懼、害怕時,會更加強烈且難以處理。恐懼的壓力使得孩子杏仁核活躍,可能會有哭
鬧、吼叫、黏人、挑釁等表現方式,看在大人眼中,容易被誤認是在「耍脾氣、鬧彆扭」,想停止這
些行為,卻反而不斷增加孩子壓力,讓情況更加惡化。
隨著對世界的探索以及認識,孩子成長過程中,某段時期會對某些事情特別害怕,家長們經常鼓勵
較「膽小」的孩子多嘗試,希望鍛鍊勇氣,實際上這麼做會適得其反,「對四周較敏感的孩子,生活
中已經有夠多恐懼和壓力需要消化,如果觀察到孩子裹足不前時,不必再鼓勵他們去做更多嘗試,
若情況允許,就先讓他們在旁邊觀察,當孩子覺得安心時,就會用各自舒適的形式參與。」
我們該如何協助兒童克服恐懼呢?心理學家指出能了解並接受兒童的恐懼,就是幫助兒童的第一步
,接著就是要以愛心關懷來幫助兒童克服恐懼。我們雖然常常很直覺地向孩子再三保證「沒什麼可
怕的」但這樣並不管用,因為孩子不相信這句話,我們有時也將兒童與他所懼怕的人、事、物或情
境隔離,這樣做也並非上策。因為恐懼是後天學習而來的,雖然我們不該硬逼兒童面對恐懼,但可
以一步一步慢慢地誘導他們面對恐懼,並進而克服恐懼。

新增時間 : 2024-02-24 03:52:14 / 修改時間 : 2024-02-24 15:26:43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