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

寒假作業
我所去過的地方:我覺得蠻好的句子:那裏有我的樹,那裏有我的海等我回去,等我再來。等我歷劫歸來給你寫一封長長的信 你說的故事讓我想要繼續活下去,這次換我說故事給你聽 平安報信是快樂的,收到回信是快樂的 如果這封長信可以讓你覺得快樂健康—衷於悲哀快樂,終於傷病的健康本書從母親因病離去的記憶談起,寫下曾被霸凌的童年經驗、大學時努力克服內向性格的嘗試、軍旅時期的荒謬歲月、在蘭嶼工作時找回生命意義的過程,以及近年來與父親相伴、一起練習面對死亡恐懼的日常時光。

這本散文集分為「共病生活」、「帶病旅行」、「後病時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疾病隨行,更有他者相伴。在一篇篇沉潛於病中所產出的文字裡,讀者得以看見一個努力向外界「報平安」的人的身影。如陳宗暉在自序所說「平安報信是快樂的,收到回信是快樂的。如果這些信件可以讓你也覺得健康快樂──衷於悲哀的快樂,衷於傷病的健康。」先無論那是不是一個別字,這段話中的那個「衷」,不是某種故做堅定的「忠」,也非結束於此的「終」,而是一顆與他人分享心內話的由「衷」之心,而那也是散文創作能夠動人的初衷。
人生需要酒肉朋友:一起吃飯,不見不散人與人是分離的個體,我們因為肉身而彼此隔開。但有時當你發現你與他人心意相通時,實體的距離好像可以跨越,這種水乳交融之感,又令我們喜悅,不過,與他人太靠近時,我們又會失去安全感,恐懼會受到傷害。人就是這麼矛盾。
從人類的發展進程來看,我們的老祖先為了生存,是先爭食、獨食,到懂得分配跟分享之後,才學會共食。但是社會的高度工業化發展,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心與疏離感,為了保持安全距離,不少人卻又回到獨食的狀態。
在農業社會中,主要的勞動力都用在生產糧食。用餐是一件大事,在農忙之餘,圍桌共餐幾乎是唯一的消遣,而碰到豐收的季節,更是透過共享食物的方式來慶祝。工業社會則將勞力集中,做系統化的分配與使用,為了講求效率,連用餐的時間也被壓縮了,速食產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速食基本上是為獨食設計的,從品項的設計、單人套餐的選擇到座位的安排,都非常適合一個人單獨享用。相形之下,傳統的餐廳則是設計給共食者的,一個人不但不好點菜,單獨占據一張大桌子更是引人側目。華人因為一向習慣共食,所以在中餐廳經常會要求客人併桌,這在西餐廳是少有的現象。

新增時間 : 2022-02-13 22:29:3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