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二丁 周昀蓁 1105101123

第一篇文章心得--文章名稱:情緒管理團體對護專學生之憂鬱與焦慮情緒之成效分析The Effectiveness of Emotion Management Group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Nursing Students
作者:張瓊珠、簡秀芬、林宜美
出版:崇仁學報
此文章的主旨為分析護專學生的憂鬱以及焦慮情緒被情緒管理團隊介入之後的成效。
近年來,我們這個年紀的青少年因種種原因而產生的憂鬱與焦慮情緒所延伸出的身體及心理症狀漸漸受到重視,所以此研究以八名某醫護專科學校學生作爲研究對象,再受試前一周進行對受試者的個別會談,瞭解其壓力來源、身心症狀,及其因應方式,再給予四個量表評估,而在結束後兩周再次進行個別會談和量表測試,評估這八位護專學生的憂鬱與焦慮情緒改變情形。研究結果表現,受試者的壓力來源以「課業」居多,其次爲「同儕和人際關係」與「家庭互動」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試者的量表測試得分落在中度與高度壓力的危險等級。在研究結束之後,受試者對於情緒管理團體的評價為正向的,由此實驗得知,情緒管理團體的實施有助於學生在面對生活壓力事件和某些情緒困擾時,可以獲得更多自我瞭解以及因應策略。我個人也覺得學校的學輔中心晤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因為一些情緒上的困擾,青少年憂鬱測試量表的測試結果有點不理想,之後的每個星期都會去學輔中心找老師晤談,老師會給我很多建議,我可以慢慢摸索,找到問題癥結點,進而嘗試去解決,心情也開朗了許多。所以我建議未來可以多增加一些情緒管理團體,或是舉辦一些情緒管理相關活動,解決學生們因為課業或是人際方面而產生憂鬱及焦慮的情形。

第二篇書籍心得—書籍名稱:童年情感忽視 作者: 鍾妮斯‧韋伯 出版社:橡實文化
本書的主旨是講述童年情感忽視。
忽視,定義為「給予對方極少的注意力或關心,或是不理不睬;特別是因為粗心而任其自生自滅。」小時候我們都會有被忽視的現象吧,有可能是父母在忙碌或是壓力過大,以至於說話態度差了些,以至於忽視了我們的需求,這些忽視,常常讓我們覺得不被父母重視,或是誤解了我們在父母心中根本不重要,但事實也許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糟糕,他們不一定完全出自惡意;但這些被忽略的心聲及需求,積累久了,也會對孩童的成長階段帶來創傷,若是孩童的情感常常受到忽視長大後可能較難以處理內心的情緒或是不曉得面對壓力時的該如何處理,在日後的人際也會與同儕出現隔閡,難以建立關係。小時候我也曾被如此對待,父母因為壓力大,幾乎每天都鬧得不愉快,現在看來,我確實有書中所述的那幾種特質,無一不有,例如:反依賴感、隱藏自我情感、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缺乏自我紀律等,不過書種也有給予創傷者的建議,我可以學習承認自己的情緒,並從情緒中尋找能量,以及學著有自信的表達自身情緒等,不要產生自身懷疑或是對自己不自信,我們都是最棒的!

新增時間 : 2023-02-17 23:48:4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