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心得解剖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學號_______護二甲 1115101027______、姓名______周欣慧_______、教師姓名_______張凱喬______
二、 格式:A4、標楷體12號字、單行間距 (至少600字)
三、 心得報告:請上傳至「學習歷程檔案」並請導師遴選出優良作品3篇/班,請將名單繳交至護理科並於網路公開表揚暨分享,另記嘉獎乙支;至少600字。(詳見下表)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我對大體的捐贈的看法 我覺得真的只有偉大兩個字可以形容 讓我們護生可以近距離學習,之前聽過大體捐贈這個詞但沒有想過人生中會真的親眼看過大體老師 並戴上手套去觸摸大體老師身體裡的臟器 ,過程中 我有問助教老師們大體老師捐贈的管道是怎樣的 老師說有可能是先前先簽好自然死亡後辦理手續,有些也有可能是意外離開後由家屬決定是否捐贈大體,助教還說 一位大體老師需要泡福馬林5-10年才能到醫學院給護生們或實習生又或者是助教們學習 實際操作 ,10年後甚至更久才會在把大體老師的所有器官、肌肉 能復位的復位縫起來 把老師盡量用回原狀還給家屬在進行火化,聽完這些看著眼前的大體老師真的不知道要用什麼可以比偉大在更偉大的詞來形容整個過程 ,看了8位大體老師 每個人的身上有不同的特色 不管是器官 還是皮膚上的藝術 讓我真的覺得每一個人真的都是獨一無二的,不管外表或是內在都是。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2.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在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 例如:大體老師是用什麼管道來的 跟解剖課本上的完全不一樣,跟我想像的完全也不一樣 ,第一個接觸到的問題是要怎麼保存大體老師一開始我以為是就放著用原本的黃色塑膠把老師包起來 蓋上印有佛經的布就好了⋯⋯問了助教之後 才知道原來他們在用塑膠包起來前要先用福馬林的混合劑保濕才能用塑膠包起來蓋上黃布。
3.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一開始進去映入眼簾的是蓋著黃布的的大體老師 在來是2位把黃布打開助教已經準備好要講解了的大體老師 在來是撲面而來的福馬林的味道 有點害怕 因為從來沒有這麼直觀並且直接戴手套伸進老師體內摸大體老師的臟器,終於不是看著課本上彩色印刷 或是黑白印刷的圖案 而是泡過福馬林 身體裡面的器官都固定了但保有原本的形狀 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震撼教育 邊看邊覺得真的我何德何能能去到台大醫學院 這麼近距離的看著大體老師的身體 邊聽助教老師講解 邊摸著助教老師相對應得器官 這種感覺真的也許一生只能體驗一次 也讓我更認識原來死亡不只有傳統的土葬 火葬 也可以把死亡變得更有意義 一直以來我對器官捐贈一直有想法 但沒想過也可以用大體捐贈的方式給更多護生或是需要學習的老師或助教們提供更多大體實際操作 。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老一輩的長輩可能就會覺得死亡是一個禁忌話題 平常不能輕易提起 但跟大體老師學習完回家後忍不住跟家人分享 很想跟他們說死亡 不只是只有傳統方式 也可以更有意義 去看了大體老師 內心有多激動 有多興奮 有多感動 我想在20歲的時候去簽器官捐贈或是大體捐贈的同意書 我覺得也許活著對社會可能貢獻的不一定有多少但至少我還能把我身體做出最大的發揮 給有需要學習的人學習 給有需要的人器官 我想把我的人生發揮最大作用,看待事物會更認真,對於解剖會更有興趣也更懂得解剖到底在說什麼看過了實體更了解一個人一個身體裡的器官 血管 身體任何東西是長什麼樣 血管 脂肪 腦 骨頭 皮膚 筋 心臟 肺 腸子 摸起來是什麼感覺什麼觸感,更真實,更激動…但最多的是感動跟覺得無比偉大..

新增時間 : 2024-05-06 13:09:2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