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女兒與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這兩本書
▪️厭世女兒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與人吵架的經驗,哪怕是大事還是小事,但我覺得這只是溝通的方式之一,這本書寫的是和媽媽的一些交談,我相信我們小孩應該不會喜歡被拿來和別人做比較吧!但是大人們有的時候可能會說:「「我做這些還不是為了你!」「這麼辛苦賺錢養你,結果你這樣對我!」父母不自覺的情緒困擾,會讓我們小孩萌生強烈愧疚,過度的自責感與覺得我「還不夠好」容易導致小孩的退縮行為、自我孤立。」
▪️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 :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收穫,現在的我讀了護理這一個科系,這本書是一位日本心裡腫瘤科名醫和3500位患者的生命對話,教我們活出不後悔的人生,文章中有提到當得了癌症的患者向醫生說出:「我的人生快結束了,那接下來的日子我要怎麼過下去呢?....等等的話。」那我們當醫師的應該要如何面對患者的擔憂呢!陪伴患者面對疾病的痛苦和聽他們述說痛苦時,一定也會感同身受病患的難受,但這也是沒辦法的,因為這是醫師的工作第一章寫到,我們是否不停拖延重要的事情呢?沒有人知道自己會在何時迎接人生終點,希望大家可以把活著的此一瞬間當成無可取代的寶物好好珍惜。「死亡」仍是個不需要思考的事項,明天、後天也會如今天一般理所當然的到來。所以人生的精彩無關乎長短,而是取決於把握當下、正視自己的勇氣。
▪️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 :這本書帶給我很大的收穫,現在的我讀了護理這一個科系,這本書是一位日本心裡腫瘤科名醫和3500位患者的生命對話,教我們活出不後悔的人生,文章中有提到當得了癌症的患者向醫生說出:「我的人生快結束了,那接下來的日子我要怎麼過下去呢?....等等的話。」那我們當醫師的應該要如何面對患者的擔憂呢!陪伴患者面對疾病的痛苦和聽他們述說痛苦時,一定也會感同身受病患的難受,但這也是沒辦法的,因為這是醫師的工作第一章寫到,我們是否不停拖延重要的事情呢?沒有人知道自己會在何時迎接人生終點,希望大家可以把活著的此一瞬間當成無可取代的寶物好好珍惜。「死亡」仍是個不需要思考的事項,明天、後天也會如今天一般理所當然的到來。所以人生的精彩無關乎長短,而是取決於把握當下、正視自己的勇氣。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