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看完《 你不只是媽媽, 也是你自己》這本書,我很認同書裡所提到的想法,「先有快樂的媽媽

,才有快樂的小孩」的作法,當了媽媽之後整個生活都會改變,因為妳已不再是以前那

個妳,角色改變、身分也改變、生活模式也改變,雖然懷孕很開心,可是懷孕期間媽媽所要承

受的不只是噁心、失眠、乳房腫脹等等…懷了十個月,準備生的階段才是最可怕的,不是剖腹產就

是自然產,然而,產後因為荷爾蒙而出現的憂鬱情緒、鬆垮走樣的身形或是照顧孩子而紊亂的作

息,這些最直接的帶來身體上的疲憊,卻是無止盡的漫漫長路,身體無法好好休息,連帶的也影響

心理。生完小孩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每四個小時要泡一次奶,又要隨時換尿布、洗澡,除非另一伴有幫忙,不然一個人真的會崩潰,畢竟新手爸爸媽媽難免都會很緊張就會不知道怎麼顧小孩,媽媽們剛生完很容易產後憂鬱,這時真的很需要另一半得主動,不然真的很容易因為一件小事而憂鬱,畢竟第一次帶小孩,尤其小BABY哭的時候真的很可怕,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需要甚麼,所以妳隨時都要在他的身旁,還要算剛幾點喝奶呀,啊!尿布濕了沒呀!就是要隨時照看,所以媽媽生完小孩真的沒有自己的時間,時間都花在了小孩子身上。成為媽媽後,心,會比身體更痛苦,如果說身體的疲憊,還可以靠外在資源來解決;但心理磨難卻只能靠知心藥來醫。但誰又能理解當了母親之後的痛苦又有多少呢?理想上最能承接這些情緒的是另一半,但實際上,不需要官方統計就知道這樣的理想更接近奇蹟般的存在。當然,身邊的親朋好友,如果能提供支持當然最好,只是許多「過來人」,度過育兒的痛苦後,早已將那些情緒與無助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細究起來,真正能支持你的,只有自己而已。母親這個角色,帶來的情緒勞動是複雜且多樣的。無論是生產當下,迎接新生的喜悅同時也迎來接近死亡的恐懼或是育兒階段與自身職涯發展產生拉扯,想兼顧卻又不可得的無奈;甚至是怨妒另一半的生活狀態,在孩子出生後所受到的影響是微乎其微。這些,都把媽媽這個角色壓得喘不過氣來。雖然生孩子的過程很痛,但看著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長,卻覺得一切都值得了。只希望小孩幸福平安成長就足夠了,雖然當了媽媽之後很容易產生憂鬱,但我們可以往好的地方想或者每個禮拜空出一天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可以,陪伴孩子長大雖然辛苦但看著孩子成長就像是看到自己小時候可愛的模樣,當孩子慢慢長大,開始可以獨立做許多事情時,媽媽們也就可以把目光轉回自己身上,希望社會的制度及文化能多給當母親的人一點安慰,可惜目前更多的是要求,雖然比過去時代好一些,但傳統對媽媽的苛求還是存在,因此現在的媽媽們仍需鍛鍊一些自我修復的能力,這也是本書中感到無奈的地方。

不過總是比過去時代好了,相信隨著時代的推移,媽媽們所面對的社會文化環境應該能越來越好,我們正面的來看,並一起在這當中互相幫助,讓時代能變得更好吧!

新增時間 : 2024-03-04 22:32:4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