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在基護實習期間在老師及學姐在一旁的教導及輔助下,完成了鋪暫空床,量v/s,
換點滴,換點滴set,拔IC針,排亞培和普通set,給口服藥,換傷口的藥,塞栓劑,測量血糖,幫忙病人翻身,從簡單的到開始需要很謹慎完成的動作,有些技術甚至已經可以單獨完成了,也見習了學姐執行導尿管護理,on IV,on port-A,給針劑的藥,書寫護理過程核對醫囑,抽血,拔V-B,目前我們都還未做到,但至今我都很認真地記在腦海裡,也會在課堂上老師提起時再翻書記憶一下學姐們在做技術的流程,希望明年到高護實習可以運用的到.在執行任何技術中,也要同時衛教個案相關的護理知識,和個案說說話來轉移其注意力,執行技術前一定要先跟個案說明原因和目的,避免個案因不了解而害怕,也可藉此與個案建立關係,讓個案能信任自己.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平常在學校所學的各種疾病,從臨床表徵、症狀、發病過程中的徵象,到評估並依個別性需要給予怎樣的護理照顧並按時依醫囑給藥及針劑,這些我們僅能熟記課本的內容,但我想並不是所有的個案都適用書本上的治療方式及照護方法,所以想找到適合個案的照護方法不能只單靠一本內外或基護,還要配合著其他課程,如:營養學,臨床檢驗,藥物學等等的,要把所有所學過的課程及科目都集結起來,才能運用在個案身上.在實習及接個案之前,都要先查好那個診斷的相關學理,才能運用在照顧個案身上,也不能面對個案的問題一問三不知,還有個案做了那些檢驗,結果如何有沒有甚麼影響之類的,照護不同個案就有不同的方法,不能一昧地用同一個照護模式去對待每個個案,個別性很重要,所以學理就要查清楚,要能運用在臨床現實上面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每位個案都是不同的個體,要運用觀察力了解自己的個案每天有甚麼改變,例如傷口換藥方式,吃甚麼藥物等等的,看看有沒有甚麼禁忌的地方要提醒個案,尤其是傷口照護的方式,不同時期的傷口有乾的或濕的及有沒有分泌物或膿等等的,就有不同的換藥方法,在實習期間更要每天依照個案不同的需求去彈性的調整自己所訂的護理目標及計劃.
(四) 關懷(caring):
在與個案老師同學們相處時,要不經意地運用觀察能力來了解或知道他們當時
的需求是甚麼,再給予他們幫助,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不願發生在自己身上
的就別讓它發生在別人身上.關懷是不只運用在個案上,是在平時很重要也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五) 倫理素養(ethics):
在執行任何技術前一定要先告知個案做這個技術的原因及目的,不可以直接東西準備好就要做技術了,會嚇到個案,執行前一定要先圍床簾,避免讓個案覺得沒有隱私很不舒服,想想看若是你自己要換腹部的藥,一定也不希望別人看到.在執行技術過程中要隨時注意個案的臉部表情是如何,有沒有感覺不適,也要同時邊衛教為甚麼要這樣做,順便轉移個案注意力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我覺得溝通與合作自己做得還算不錯,若有學習到新技術會與同學們分享,在開會時會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接納其他同學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每個人不管是長輩或平輩都是自己可以學習的對象,所以傾聽接納多方的想法和意見,各自分享,才可以學習到更多,也能多長知識.在臨床上也要適時給予同儕幫忙與協助.
(七)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在去實習前要先提前跑過流程,避免隔天去單位時會亂了腳步,然後不知道這個時間要做甚麼之類的.然後學姐或老師在做技術時要積極爭取,多主動一點就比別人多學習一點,若答應了要完成甚麼事就要有責任感不要忘記做或沒做,一定要親自完成,這項技能在平常生活上就要不時地培養.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若遇到有自己不了解或沒看過的學理及術語等等的會主動去查詢,並能應用在臨床上,我覺得我還很不熟練這點,雖然是查了很多相關的東西,但都無法與臨床的狀況應用上,我覺得這是需要經驗和時間的.
在基護實習期間在老師及學姐在一旁的教導及輔助下,完成了鋪暫空床,量v/s,
換點滴,換點滴set,拔IC針,排亞培和普通set,給口服藥,換傷口的藥,塞栓劑,測量血糖,幫忙病人翻身,從簡單的到開始需要很謹慎完成的動作,有些技術甚至已經可以單獨完成了,也見習了學姐執行導尿管護理,on IV,on port-A,給針劑的藥,書寫護理過程核對醫囑,抽血,拔V-B,目前我們都還未做到,但至今我都很認真地記在腦海裡,也會在課堂上老師提起時再翻書記憶一下學姐們在做技術的流程,希望明年到高護實習可以運用的到.在執行任何技術中,也要同時衛教個案相關的護理知識,和個案說說話來轉移其注意力,執行技術前一定要先跟個案說明原因和目的,避免個案因不了解而害怕,也可藉此與個案建立關係,讓個案能信任自己.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平常在學校所學的各種疾病,從臨床表徵、症狀、發病過程中的徵象,到評估並依個別性需要給予怎樣的護理照顧並按時依醫囑給藥及針劑,這些我們僅能熟記課本的內容,但我想並不是所有的個案都適用書本上的治療方式及照護方法,所以想找到適合個案的照護方法不能只單靠一本內外或基護,還要配合著其他課程,如:營養學,臨床檢驗,藥物學等等的,要把所有所學過的課程及科目都集結起來,才能運用在個案身上.在實習及接個案之前,都要先查好那個診斷的相關學理,才能運用在照顧個案身上,也不能面對個案的問題一問三不知,還有個案做了那些檢驗,結果如何有沒有甚麼影響之類的,照護不同個案就有不同的方法,不能一昧地用同一個照護模式去對待每個個案,個別性很重要,所以學理就要查清楚,要能運用在臨床現實上面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每位個案都是不同的個體,要運用觀察力了解自己的個案每天有甚麼改變,例如傷口換藥方式,吃甚麼藥物等等的,看看有沒有甚麼禁忌的地方要提醒個案,尤其是傷口照護的方式,不同時期的傷口有乾的或濕的及有沒有分泌物或膿等等的,就有不同的換藥方法,在實習期間更要每天依照個案不同的需求去彈性的調整自己所訂的護理目標及計劃.
(四) 關懷(caring):
在與個案老師同學們相處時,要不經意地運用觀察能力來了解或知道他們當時
的需求是甚麼,再給予他們幫助,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不願發生在自己身上
的就別讓它發生在別人身上.關懷是不只運用在個案上,是在平時很重要也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五) 倫理素養(ethics):
在執行任何技術前一定要先告知個案做這個技術的原因及目的,不可以直接東西準備好就要做技術了,會嚇到個案,執行前一定要先圍床簾,避免讓個案覺得沒有隱私很不舒服,想想看若是你自己要換腹部的藥,一定也不希望別人看到.在執行技術過程中要隨時注意個案的臉部表情是如何,有沒有感覺不適,也要同時邊衛教為甚麼要這樣做,順便轉移個案注意力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我覺得溝通與合作自己做得還算不錯,若有學習到新技術會與同學們分享,在開會時會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接納其他同學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每個人不管是長輩或平輩都是自己可以學習的對象,所以傾聽接納多方的想法和意見,各自分享,才可以學習到更多,也能多長知識.在臨床上也要適時給予同儕幫忙與協助.
(七)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在去實習前要先提前跑過流程,避免隔天去單位時會亂了腳步,然後不知道這個時間要做甚麼之類的.然後學姐或老師在做技術時要積極爭取,多主動一點就比別人多學習一點,若答應了要完成甚麼事就要有責任感不要忘記做或沒做,一定要親自完成,這項技能在平常生活上就要不時地培養.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若遇到有自己不了解或沒看過的學理及術語等等的會主動去查詢,並能應用在臨床上,我覺得我還很不熟練這點,雖然是查了很多相關的東西,但都無法與臨床的狀況應用上,我覺得這是需要經驗和時間的.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