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報告心得
個案報告心得
我看的個案報告都是有關於照護肝癌患者的護理經驗,之所以選擇跟肝癌患者有關的個案報告是因為我的第一次實習讓我學到最多感受也最深刻的就是我曾經照顧過的個案是一位肝癌患者。與肝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包刮B型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抽菸、喝酒、及肝硬化。看到個案報告的每一個肝癌患者的生理狀況是黃疸、噁心、嘔吐、下肢水腫、食慾不振等等。最常見的合併症是腹水及周邊水腫,當然這些都要給予治療減輕患者身體上的不舒服,比如給予患者利尿劑、執行腹腔放液術、限水及限鈉飲食來減輕患者體液容積過量的問題。但當我看到這幾篇個案報告才意識到病人的生理狀況固然重要,其實心靈上的治療也很重要。當時我實習的個案也是一位肝癌患者,卻沒有去認真注意到患者心理上的狀況。我看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位肝癌末期個案面臨死亡焦慮之護理經驗」個案常常表示:「我會不會躺著躺著就死了」與筆者會談時也會雙手緊握、表情皺眉、眼神望向遠方,從資料中的主客觀得知個案有死亡焦慮的問題。筆者的護理措施運用了Watson關懷理論,一是人性化及利他的基本價值體系:運用同理關懷及心理支持,鼓勵表達自己心中及面對死亡的看法。二是發展助人-信賴的關係:.向個案說明此次入院的治療方式,並一同訂定出院目標。三是增進及接受正負向感受之表達:以開放式問題鼓勵個案能說出面對死亡歷程的想法,並給予適當支持與回應。當個案面臨死亡焦慮時,起初並不願意告訴家屬心中害怕的事情,經筆者與其多次會談,並運用同理心、鼓勵及信仰的支持,陪伴個案至佛堂尋求心靈的慰藉及平靜,藉由信仰力量鼓勵說出面臨死亡的想法及心情, 並運用癌末個案照顧之「全人、全程、 全家、全隊」的概念,將靈性照護落實在照護中。我看的第二篇文章是筆者在個案往生後的一周,透過電話與案妻會談,關懷其心理反應,案妻表示雖然家屬已經接受個案往生的事實,但仍無法走出哀傷的情緒。從這篇文章我才知道,不只是個案,個案的家屬也需要心理支持,面對個案的離開,家屬可能會很難走出哀傷的情緒,這時我們也應該給予關懷和心理支持,陪伴家屬緩解哀傷反應。而我看的第三篇也是癌末期的患者因為疾病和合併症,身體在漸漸惡化,所以表現出害怕、不安、自棄的反應,所以心理層面的照護需求是不可缺少的。只要是人都會面對死亡,有些人不害怕面對,因為他知道這是人生的最後一個旅程,有些人可能還有牽掛還有留戀,自己還沒準備好面對,不知道即將面臨他的是什麼,所以他們恐懼死亡。而我們醫護人員的角色,就是當病人在害怕面對死亡時,給予心理層面的支持,聆聽他們對死亡的看法,給予死亡正向的意義。
文章資料出處:
吳曉玟、謝金春(2014)·一位肝癌末期個案面臨死亡焦慮之護理經驗·慈濟護理雜誌,13(1),90-100。
許靜雯、顧雅利(2009)·肝癌臨終病患身心靈之照護經驗·長庚護理,20(1),122-131。
葉秀鈴、施麗香、陳宥蓁(2014)·照護一位肝癌末期病人面對死亡恐懼之護理經驗·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0(1),52-61。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