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三篇心得
*個案報告文章:照護一位心臟移植手術後病人之護理經驗
作者:李婷婷(Ting-Ting Li) ; 蔡秀蘭(Hsiu-Lan Tsai)
出處: 新臺北護理期刊 ; 15 卷 2 期 (2013 / 09 / 01) , P95 - 104
*個案報告文章:成人法洛式四重症術後併心臟衰竭病患之護理經驗
作者: 周玉英(Yu-Ying Chou)
出處: 輔仁醫學期刊 ; 9 卷 4 期 (2011 / 12 / 01) , P227 - 234
*個案報告文章:照護一位心臟衰竭病患之護理經驗
作者: 白筱雯(Jiau-Wen Bai) ; 宋怡憓(Yi-Hui Sung) ; 李彩緣(Chai-Yuan Lee)
出處: 若瑟醫護雜誌 ; 6 卷 1 期 (2012 / 08 / 01) , P107 - 118
【讀後心得】:
1.第一篇在述說個案心臟移植手術的前後過程,因為這件事情,讓個案對於自己的人生有所省思,也決心手術後,重新出發;筆者在這篇文獻裡,善用Gordon十一項功能健康型態評估工具,依據各項功能型態結合個案主訴及客觀資料,逐項分析,確立四項問題,有依照其問題設計出個別性的短、中、長期的護理目標及措施,也在過程中隨時執行評值,了解其成效並加以修改;因為個案的經濟體系薄弱,所以在術後,接洽相關社會服務人員幫忙,藉由開放式會談,了解個案內心感受,是一份很不錯的個案報告。
2.第二篇述說一位從小即罹患法洛氏四重症的患者,在成年後面臨了心臟衰竭時的情緒與態度,顯然比起一般小時候未曾罹病之患者坦然釋懷,也因為其個性,所以在過程中有甚麼不懂的,可以給予立即性的反應;雖然對於低鈉飲食之食物選擇與烹調技巧了解不夠完整,對於水分的限制更是沒有概念,但是可以經由加強衛教方面的知識傳輸,得到解決;也因為從小罹病,所以在其心理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對於醫療過程採積極配合的態度。
3.第三篇是在敘述一位初罹患心臟衰竭之病人,對於疾病產生的焦慮及不安,也因為這樣過程中配合度相當高,但還是處於焦慮狀態,對於疾病的認知程度不足,擔心會成為家人的負擔,希望藉由家人的陪伴及知識的傳輸減輕其焦慮。針對這位患者,個案對於飲食計畫、復健計畫及長期的用藥之遵循有所鬆懈,主要照顧者也多因對治療計畫的認知不足無法適時地提供有效的引導及指引,而導致反覆就醫,筆者也透漏希望實施個案管理照護模式,提供健康照護手冊、出院後門診及電話追蹤外,可於門診旁開設心臟復健諮詢室,督促病患在看門診前後進入諮詢室接受心肺功能測試及復健諮詢,並定期舉辦病友會,邀請病友做團體復健治療及經驗分享,增加病患實際執行復健活動及遵循心衰竭生活原則的動機。這三篇文獻中,在心臟復健方面及飲食原則中再三強調,可見心臟復健及飲食治療對於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重要性非同小可;還有對於長期用藥原則之遵循性的認知,都不太理解,統整來說,應該對於這些方面,舉辦相關講座,進而提升個案及其主要照顧者的認知層面。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