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暑假作業

協助父母面臨新生兒死亡傷慟之護理經驗  陳誼珍 林育年 張馨文

本個案報告是描述一位懷孕33週的婦女,因新生兒在出生後突然死亡,造成父母的壓力及衝擊,且受社會文化因素及對死亡新生兒處理之影響,造成父母在面臨新生兒突然死亡時出現無助、哀傷及失落的反應。本篇筆者是兒科加護病房護理人員,在筆者於護理期間與個案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評估個案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發展性及靈性層面,以了解父母在面對新生兒死亡時的感受及其所需,在評估後發現主要的護理問題有:選擇衝突、哀傷功能失常及個人因應能力失調。在新生兒出生後,經由醫生評估有肛門閉鎖,因Apgar Score:出生一分鐘3分、出生後五分鐘6分,因無心跳、呼吸及皮膚發紺而轉入加護病房急救約二小時後,因急救無效呼吸衰竭死亡。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個案經歷了孩子才剛出生,然後因呼吸衰竭死掉的過程,這應該是很多父母都不能接受的吧,我們當護理人員的以後也會遇到像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要適時協助父母表達他們的情感。但是經由這次的事件,個案對自我的因應調適能力不足,導致覺得不能勝任母親這個角色,打擊信心,日後護理人員有協助其個案鼓勵表達覺得能否勝任母親的角色。

 

一位先天性心臟病幼童餵食困難的護理經驗 謝宜娟 陳秀倩 陳紀雯

營養攝取不足所導致的生長遲緩是先天性心臟病幼童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其是發型心臟病併心衰竭的病童較多有性營養不良的情形,也是讓父母最擔心的一環,且常在面臨孩子攝取不足或有餵食困難的問題時,備感壓力與無助。

對於病童吃奶一開得很,不因呼吸快、易於疲、吸力減無法而中發生於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身上。而營養不足是最主要生長遲滯的原因,和及治療可以進其生長狀況及穩定獲得營養需要。本個案術餵困難的原因可能是長時住加護病、管食或插氣管等因而導致。

 

一位接受手部整形手術之幼兒的護理經驗 廖珮君 韓晶彥

住院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種壓力,當在住院過程中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時,可能會加重壓力的程度。住院接受手術對兒童而言,陌生的醫療環境及住院常規的不瞭解,所產生不安及害怕的情緒,會比成人更強烈。住院中的病童,除了需面臨和家人的分離,還需要承受手術前及手術後的害怕、手術後傷口疼痛以及活動的限制。本篇個案是在2歲時不慎被絞肉機碾傷右手的童小弟,目前3歲,曾在吉隆坡及新加坡求醫,而當地醫生認為年齡太小無法做整型手術,才轉診至現在的醫院。

手部整形手術後常見的生理問包括疼痛、身體活動功能障礙以及潛在危險性傷害。術後的傷口位於手及腳部,常因活動限制而造成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尤其下肢甚至影響本身負荷體重能力,而產生其他的合併症。筆者以角色扮演法的方式讓個案可以放心的讓護理人員換藥,並不會哭鬧不安。 

新增時間 : 2014-06-28 18:07:02 / 修改時間 : 2014-09-20 15:50:54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