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對疾病認知與自我照護態度之影響
糖尿病患對疾病認知與自我照護態度之影響
第一篇: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及Becker認知治療照顧一位糖尿病患者之護理過程 鍾麗英
糖尿病,在近年來已成為台灣十大死因中其中一位慢性疾病,雖慢性疾病比急性疾病來的不棘手,但往往都是在與時間賽跑,長時間的病痛,容易使個案產生兩種極端的反應,接受與不耐煩。在此個案報告中也提到了,為何糖尿病個案會日增、病情加劇,主要是因對疾病大多是錯誤的觀念,例如:對於疾病的認知不足或是缺乏資源(江瑾瑜,1990)。現今對於糖尿病的控制大家而熟能想的不外乎是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和藥物控制,我在此個案報中,看到了有學者研究顯示,若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力越好、疾病認知越好、血糖控制態度越積極和遵從行為越好,對於血糖的控制越佳(張等人,1991)。除了衛教個案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和藥物控制以外,也須常常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來評估個案是否已完全了解並正確執行。影響個案就醫的因素包括了年齡、性別、對疾病的接觸及經驗等,在健康信念模式中信念層次包括了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自覺行動障礙等問題(鍾麗英,2000),都皆可影響個案罹病後的反應。
文獻查證:
江瑾瑜(1990)‧住院與非住院糖尿病患者之比較分析‧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峰紫、邱啟潤、辛錫章、蔡瑞雄(199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與其認知、態度、遵從行為及糖化血色素之研究‧護理雜誌,38(3),59-69。
鍾麗英(2000)‧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及Becker認知治療照顧一位糖尿病患者之護理過程‧新臺北護理期刊,2(1),121-129。
第二篇:
運用個案管理流程協助一位糖尿病合併症原住民個案自我照護經驗
賈鎮芳、胡月娟、吳尚蓉
此篇告案報告中的個案,就醫原因是急性之氣管炎併發傳染性外耳炎,才入院控制感染及高血糖(賈、胡、吳,2012),在文中也發現到了個案並無按時服藥,糖尿病控制差,最深入之原因還是必須說到,個案對疾病之認知、服從行為及態度等問題去探討,個案說到:「我家裡的藥還有」等字句,皆可明顯了解到,文中有學者提到:糖尿病是否是典型的自我管理疾病因取決於個案有無意願執行自我照護 (吳、蔡,2009),此時護理人員重要的是,了解個案對疾病的認知並加以矯正錯誤觀念,我們應多與技術性或個別性護裡來指導個案,已達最大控制疾病的功效,慢性疾病,往往都是個案以長時間與疾病抗戰,醫護人員與家人只能在旁協助,最大控制者還是需要個案配合,患者的自我照顧及管理是可以加以改善生活品質及控制病情(張,2009),我覺得糖尿病個案管理,有助於控制病情,並了解個案對疾病認知是否清晰。
文獻查證:
賈鎮芳、胡月娟、吳尚蓉(2012)‧運用個案管理流程協助一位糖尿病合併症原住民個案自我照護經驗‧領導護理,13(4),49-59。
吳淑芳、蔡秀鸞(2009)‧談糖尿病衛教演進與未來發展‧源遠護理,3(2),5-14。
張媚(2009) ‧糖尿病個案管理‧護理雜誌,56(2),22-27。
第三篇:
生活技能介入對提昇糖尿病病友知識、態度及自我管理成效之探討
林麗鳳、鄭惠娟、李淑鈴、王蕍萍、黃景荺
生活技能教學是指生活技能教育,其目的是增加知識和支持,我們可以透過教學技能來增加動力及改變行為(Yankah, E., & Aggleton, P,2008),生活技能教學包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批判思考和實際操作,這些方式都可以達到使個案了解並可提升病患對於疾病的自我管理(林、鄭、李、王、黃,2011),此篇研究報告中顯示,對1024名抽菸個案介入生活技能,結果顯示出實驗組對吸菸的知識有明顯的提升(P<0.001),且能顯著降低實驗組的吸菸率,另外也做了其他研究,其結果也一樣,皆有明顯改善,這種方式不但讓個案對糖尿病的認知清楚又加深外,還可以達到自我管理並控制。(Hanewinkel R, Asshauer M,2004)
文獻查證:
林麗鳳、鄭惠娟、李淑鈴、王蕍萍、黃景荺(2011)‧生活技能介入對提昇糖尿病病友知識、態度及自我管理成效之探討‧秀傳醫學雜誌,10(1,2): 57-68。
Yankah, E., & Aggleton, P. Effects and effectiveness of life skills education for hiv prevention in young people. 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2008; 20; 6: 465.
Hanewinkel R, Asshauer M. Fifteen-month follow-up results of a school-based life-skills approach to smoking prevent ion.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004; 19: 125-37.
第一篇: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及Becker認知治療照顧一位糖尿病患者之護理過程 鍾麗英
糖尿病,在近年來已成為台灣十大死因中其中一位慢性疾病,雖慢性疾病比急性疾病來的不棘手,但往往都是在與時間賽跑,長時間的病痛,容易使個案產生兩種極端的反應,接受與不耐煩。在此個案報告中也提到了,為何糖尿病個案會日增、病情加劇,主要是因對疾病大多是錯誤的觀念,例如:對於疾病的認知不足或是缺乏資源(江瑾瑜,1990)。現今對於糖尿病的控制大家而熟能想的不外乎是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和藥物控制,我在此個案報中,看到了有學者研究顯示,若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力越好、疾病認知越好、血糖控制態度越積極和遵從行為越好,對於血糖的控制越佳(張等人,1991)。除了衛教個案飲食控制、適當運動和藥物控制以外,也須常常使用有效的溝通技巧,來評估個案是否已完全了解並正確執行。影響個案就醫的因素包括了年齡、性別、對疾病的接觸及經驗等,在健康信念模式中信念層次包括了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自覺行動障礙等問題(鍾麗英,2000),都皆可影響個案罹病後的反應。
文獻查證:
江瑾瑜(1990)‧住院與非住院糖尿病患者之比較分析‧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峰紫、邱啟潤、辛錫章、蔡瑞雄(199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與其認知、態度、遵從行為及糖化血色素之研究‧護理雜誌,38(3),59-69。
鍾麗英(2000)‧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及Becker認知治療照顧一位糖尿病患者之護理過程‧新臺北護理期刊,2(1),121-129。
第二篇:
運用個案管理流程協助一位糖尿病合併症原住民個案自我照護經驗
賈鎮芳、胡月娟、吳尚蓉
此篇告案報告中的個案,就醫原因是急性之氣管炎併發傳染性外耳炎,才入院控制感染及高血糖(賈、胡、吳,2012),在文中也發現到了個案並無按時服藥,糖尿病控制差,最深入之原因還是必須說到,個案對疾病之認知、服從行為及態度等問題去探討,個案說到:「我家裡的藥還有」等字句,皆可明顯了解到,文中有學者提到:糖尿病是否是典型的自我管理疾病因取決於個案有無意願執行自我照護 (吳、蔡,2009),此時護理人員重要的是,了解個案對疾病的認知並加以矯正錯誤觀念,我們應多與技術性或個別性護裡來指導個案,已達最大控制疾病的功效,慢性疾病,往往都是個案以長時間與疾病抗戰,醫護人員與家人只能在旁協助,最大控制者還是需要個案配合,患者的自我照顧及管理是可以加以改善生活品質及控制病情(張,2009),我覺得糖尿病個案管理,有助於控制病情,並了解個案對疾病認知是否清晰。
文獻查證:
賈鎮芳、胡月娟、吳尚蓉(2012)‧運用個案管理流程協助一位糖尿病合併症原住民個案自我照護經驗‧領導護理,13(4),49-59。
吳淑芳、蔡秀鸞(2009)‧談糖尿病衛教演進與未來發展‧源遠護理,3(2),5-14。
張媚(2009) ‧糖尿病個案管理‧護理雜誌,56(2),22-27。
第三篇:
生活技能介入對提昇糖尿病病友知識、態度及自我管理成效之探討
林麗鳳、鄭惠娟、李淑鈴、王蕍萍、黃景荺
生活技能教學是指生活技能教育,其目的是增加知識和支持,我們可以透過教學技能來增加動力及改變行為(Yankah, E., & Aggleton, P,2008),生活技能教學包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批判思考和實際操作,這些方式都可以達到使個案了解並可提升病患對於疾病的自我管理(林、鄭、李、王、黃,2011),此篇研究報告中顯示,對1024名抽菸個案介入生活技能,結果顯示出實驗組對吸菸的知識有明顯的提升(P<0.001),且能顯著降低實驗組的吸菸率,另外也做了其他研究,其結果也一樣,皆有明顯改善,這種方式不但讓個案對糖尿病的認知清楚又加深外,還可以達到自我管理並控制。(Hanewinkel R, Asshauer M,2004)
文獻查證:
林麗鳳、鄭惠娟、李淑鈴、王蕍萍、黃景荺(2011)‧生活技能介入對提昇糖尿病病友知識、態度及自我管理成效之探討‧秀傳醫學雜誌,10(1,2): 57-68。
Yankah, E., & Aggleton, P. Effects and effectiveness of life skills education for hiv prevention in young people. 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2008; 20; 6: 465.
Hanewinkel R, Asshauer M. Fifteen-month follow-up results of a school-based life-skills approach to smoking prevent ion.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004; 19: 125-37.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