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糖尿病患者
衛教糖尿病患者
看完了文獻讓我知道衛教對病人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除了要讓他們更了解此疾病的概念、注意措施(飲食方面、環境)等等的重要事項。但往往衛教完的成效總是不好,也不知道家屬到底懂不懂,就算懂了或許觀念還是會稍許錯誤,因此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們該想想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從文獻中知道國內於2004年的調查發現,增加的人力似乎不足以改善目前衛教工作龐大的壓力。另外,病房護士在執行糖尿病衛教的工作時,似乎比其他的衛教人員遭遇到更大的困難。這或許和病房護士的工作繁重且多樣化、人員流動率高有關,但也或許和較多病房護士沒有中國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衛教師證照有關(阮、林、陳、林,2005)。要解決問題之前要先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許多國內外的研究支持糖尿病衛教工作對病患有相當的幫助(杜、馬、黃、莊,1998;渥,1997;Brown, 1990)。但是要如何做得好、更有效率且更經濟,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目前多數醫院限於人力物力,往往僅在常規門診進行衛教工作(郭、胡、林、陳、郭、何等,2001)。從文獻知道於2004-2006年運用「自我效能增進方案」,介入糖尿病衛教計畫中並加以評值,結果顯示糖尿病病人能有效改善個人自我效能、自我照顧行為及社會支持等(吳等,2007;Wu, 2007)。糖尿病是種長期慢性病, 病患學習疾病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若能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不僅可控制好糖尿病,更可避免急性或長期的合併症發生(Toobert & Glasgow, 1994)。我從文獻裡知道所以有學者提出糖尿病自我管理有賴於對病患衛教提供資訊之外,更須協助其賦能充能(empowerment)及監測自我照護(self-care)的成果(Pasavic,1980)。或許執行會有限制因素存在,如衛教時間不夠,但長遠來看,執行此計畫對節省醫療成本長期目標效益而言,是絕對值得推動的。 參考文獻: 阮理瑛、林小玲、陳品汎、林宏遠(2005). 台北榮民總醫院糖尿病衛教困難度之調查 .內科學誌,16 ,216-224。 杜幸芳、馬素華、黃明達、莊峻鍠(1998).衛 教合併行為修正策略對糖尿病人代謝控制的 影響.台灣醫學雜誌,2 ,8-16。 郭錦松、胡啟民、林琇瑩、陳涵栩、郭清輝、何 橈通、周淩瀛(2001).單次團體衛教對輔 助第二型糖尿病控制之成效評價.彰化醫 學,6 (1),31-36。 Toobert, D. J., & Glasgow, R. E. (1994). Assessing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s. In C. Bradley (Ed.), 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Diabetes (pp. 351-375). The Netherlands: OPA Amsterdam. Pasavic, E. (1980). Evaluations of patient education programs: A meta-analysis. Evaluation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 3, 47-62. 談糖尿病衛教演進與未來發展,源遠護理2009.(3)2。 糖尿病認知、治療模式與防治計畫有關研究之文獻回顧,北市醫學雜誌2004;1(3):268-278。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及Becker認知治療照顧一位糖尿病患者之護理過程,新臺北護理期刊2000.(2)1。衛教糖尿病患者
看完了文獻讓我知道衛教對病人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除了要讓他們更了解此疾病的概念、注意措施(飲食方面、環境)等等的重要事項。但往往衛教完的成效總是不好,也不知道家屬到底懂不懂,就算懂了或許觀念還是會稍許錯誤,因此身為醫護人員的我們該想想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從文獻中知道國內於2004年的調查發現,增加的人力似乎不足以改善目前衛教工作龐大的壓力。另外,病房護士在執行糖尿病衛教的工作時,似乎比其他的衛教人員遭遇到更大的困難。這或許和病房護士的工作繁重且多樣化、人員流動率高有關,但也或許和較多病房護士沒有中國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衛教師證照有關(阮、林、陳、林,2005)。要解決問題之前要先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許多國內外的研究支持糖尿病衛教工作對病患有相當的幫助(杜、馬、黃、莊,1998;渥,1997;Brown, 1990)。但是要如何做得好、更有效率且更經濟,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目前多數醫院限於人力物力,往往僅在常規門診進行衛教工作(郭、胡、林、陳、郭、何等,2001)。從文獻知道於2004-2006年運用「自我效能增進方案」,介入糖尿病衛教計畫中並加以評值,結果顯示糖尿病病人能有效改善個人自我效能、自我照顧行為及社會支持等(吳等,2007;Wu, 2007)。糖尿病是種長期慢性病, 病患學習疾病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若能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不僅可控制好糖尿病,更可避免急性或長期的合併症發生(Toobert & Glasgow,
1994)。我從文獻裡知道所以有學者提出糖尿病自我管理有賴於對病患衛教提供資訊之外,更須協助其賦能充能(empowerment)及監測自我照護(self-care)的成果(Pasavic,1980)。或許執行會有限制因素存在,如衛教時間不夠,但長遠來看,執行此計畫對節省醫療成本長期目標效益而言,是絕對值得推動的。
參考文獻:
阮理瑛、林小玲、陳品汎、林宏遠(2005).
台北榮民總醫院糖尿病衛教困難度之調查
.內科學誌,16 ,216-224。
杜幸芳、馬素華、黃明達、莊峻鍠(1998).衛
教合併行為修正策略對糖尿病人代謝控制的
影響.台灣醫學雜誌,2 ,8-16。
郭錦松、胡啟民、林琇瑩、陳涵栩、郭清輝、何
橈通、周淩瀛(2001).單次團體衛教對輔
助第二型糖尿病控制之成效評價.彰化醫
學,6 (1),31-36。
Toobert, D. J., & Glasgow, R. E. (1994). Assessing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s. In
C. Bradley (Ed.), Handbook of Psychology and
Diabetes (pp. 351-375). The Netherlands: OPA
Amsterdam.
Pasavic, E. (1980). Evaluations of patient education
programs: A meta-analysis. Evaluation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 3, 47-62.
談糖尿病衛教演進與未來發展,源遠護理2009.(3)2。
糖尿病認知、治療模式與防治計畫有關研究之文獻回顧,北市醫學雜誌2004;1(3):268-278。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及Becker認知治療照顧一位糖尿病患者之護理過程,新臺北護理期刊2000.(2)1。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