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醫護管理專科護理科 內外報告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護理科 內外報告

班級:五護三丁
姓名:高寧禎
學號:0995101158
座號: 2

題目-胸將物理治療Chest Physiotherapy (CPT)
體驗技術之學理
運用胸腔物理治療可能使在呼吸道和其周圍的分泌物移至中央的大氣道,再使用有效性的咳嗽或以抽痰抽吸的方式將分泌物移除,進而達到預防肺部合併症及促進或者改善肺部功能胸腔物理治療包括姿位引流、叩擊、震顫,胸腔物理治療包括姿位引流、叩擊、震顫。

1.姿位引流:協助病患依分泌物的位置不同而採不同的姿勢,利用重力原理,使小呼吸道內之分泌物引流到較大的呼吸道,讓分泌物易於排出,分泌物可用胸部X光片或是聽診身體評估來判斷,常用姿勢有座臥、俯臥、左側臥、右側臥、頭部下垂等五種方式,每一姿勢至少維持五分鐘以上。在整個過程中,病患需要採深呼吸及噘嘴式吐氣方式,更換姿勢時,先請病患咳嗽或抽痰,並在過程中叩擊或震顫來加速痰液的移除。

2.叩擊和震顫:運用雙手節律性的叩擊或震顫胸璧,雙手握成杯形,徒手叩擊頻率為120~200次/分鐘,若正確的叩擊時會在胸璧產生一個空的、深的聲響,震顫以呼氣時將置於胸璧的雙手反覆晃動,或使用震顫氣,產生的力量有助於鬆脫分泌物也可引發咳嗽,使分泌物易於排出。
以上的目的是降低及與防病患呼吸道的阻塞和換氣的障礙。

體驗經驗及反思
(一)體驗題目執行過程的說明
在學習這個技術的時候,從小到大都知道這個方法,但我都不清楚他原來的原理,其實在實習的時候我都會看實習老師幫病人做叩擊,我都會覺得病患好像很痛,但其實老師不是用打的,在這次三年級內外實驗課上學習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當我們在為病患做胸腔物理治療的時候,叩擊不只是單單的用雙手平平的打下去,而是要使你的雙手呈現杯狀的,打下去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像氣球破掉的聲音很空的聲音,要用手將空氣震顫進入病患的胸璧裡,這樣才有效將病患的痰咳出來,在這當中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都有其技術的難度,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不是,我每次在叩擊的時候,我的手就算成杯狀,但執行的時候我都聽不到老師和課本裡所說的聲音,而且給我執行的同學都會說有像空氣打到刺痛感,所以其實我還滿灰心的,但是經過很多次的練習的時候漸漸的抓到了它的技巧了,原來是我在執行技術的時候大拇指沒有閉好,所以空氣才會跑掉,所以這問題漸漸改善,現在執行的時候還是會有小小的不順,但是還是可以執行的很好,但是不只是這個問題,當作叩擊叩久的時候手腕的部分會酸痛,當我在回頭看課本和老師解說一次後,我找到和聽到的答案都是我過度用手腕的小肌肉,所以才會酸痛,這是我才真的深深體會到基本護理學提到的我們不論做任何技術我們都盡量要用大肌肉才不會造成傷害,學到這個技術不只是能夠學到新的還能夠和基本護理學連在一起可以學習到新的也複習舊的理論,希望還可以學到很多的技術的。

(二)八大核心

1.關愛(caring):
我們可以利用在執行這個技術時,以關愛的方式,能夠傾聽病人心理對於分泌物過多的困擾造成哪邊的不方便,以病人不便的套用在本身去想對其的感受,然後與病人的心理層面做交流。

2.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對於這個技術我們應該要有如何幫助病人能夠不單只是用藥移除談的專業技術,利用這個技術也能夠使用到基本護理學的利用大肌肉做執行技術的原理和內外科護理學的胸腔治療,能夠幫助病人達到舒適。

3.一般臨床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我們能夠運用身體評估,像是聽診來評估病人在胸腔內那個位置的分泌物較多,之後針對這個位置進行胸腔物理治療達到降低呼吸道分泌物,使病人在呼吸時能夠感到舒適,再以詢問病人還有哪裡不舒服請他告訴我們,若是喘不過氣,我們能夠將床頭抬高,這樣除了能夠使病人做了胸腔物理治療達到病人舒適也能滿足病人在生理上的需求。

4.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我們在執行技術的時候希望能夠和他人能夠達到一個良好的溝通和合作,不論在執行技術那裡有任何問題我們都能夠以團體提出來討論然後一起解決,也能夠聽聽很多的意見,然後討論出一個目標和訂定一個目標,一起合作達成。

5.倫理(ethics):
在執行這個技術時,我們每一個動作都對被執行對象很重要,我們要以安全為主,勿因為執行叩擊的時候太過於大力,使被執行對象感到疼痛或不舒服,也要告知被執行對象說若有不舒服可以告訴我。

6.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在執行技術時,若有做得不對時應要對自己有所自省,檢視自己在哪一個步驟有出錯或者哪一個學理不對,應要盡快的改善,若病人有對於我們這個技術的任何疑問,我們應要以基礎生物醫學和一般臨床技能為基礎回答病人。

7.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能夠將技術執行有頭有尾,做好自己應該技術前的準備用物和事前的對於此技術步驟和原理學理複習,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達到護生的應有的水準。

8.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
能夠將次技術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甚至是對不同的人,我們對於此技術都能記得和做得熟練,或者未來對於此技術還有更多的新的資訊我們都能保有再將新資訊更新的能力,對於舊的資訊我們也能保留或做比較。

(三)探討及建議
我覺得對於這個技術希望在學理以什麼姿勢做引流這個方面,能夠在仔細的詳細說明,還有我們在身體評估像是聽診,希望都能夠實際做到,讓我們能夠了解分泌物過的聲音是什麼。

新增時間 : 2013-06-05 04:12:51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