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反思報告

學理:
輸血是藉由一個人的全血或血液成分輸注到病患體內,以矯正其缺血的情況,對於受血者而言是存在危險性的。臨床上主要是考量紅血球的輸血,必須確定捐血者的紅血球抗原與受血者的血漿抗體之間的交叉配合試驗沒有問題,否則可發生致命的溶血反應,立即的處理措施 :立即停止輸血、改用N∕S輸入、監測V∕S、告知醫師、收及檢體、發冷時給予保暖、給予心理支持並持續評估個案情況。
目前被發現的紅血球抗原相當多種,以ABO血型及恆河猴(Rh)血型最具臨床意義,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反應,因此,在輸血之前必須進行相關血液檢驗,包括病患血型、篩檢血清中是否有特殊抗體,並將病患的檢體冷凍儲存,每一單位捐血者的紅血球都需與病患的血清做交叉配合試驗。
血液成分簡介:血液成分療法是依病患所需之某種血液成分進行輸注,各種血液成分是利用全血分離後所製作而成,分別儲存於適合該成分之環境,一般血液製品保存在4~6℃環境。
此技術適用於大量流失血液的情形,如:意外事故造成大出血、重要器官手術出血;造血機能缺陷者補充特定血液成分,如:貧血患者補充紅血球濃厚液、出血傾向者補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等。
輸血前後應使用生理食鹽水維持靜脈輸液灌注,以確保體內細胞濃度一致;
5%葡萄糖溶液會造成溶血現象;乳酸林格氏液﹙或含鈣溶液﹚會與血液製品內之抗凝劑作用而導致血品凝固,使輸液管路阻塞。一個血液濾器,只能使用4~8單位血,或至少要在12小時內更換輸血套管,若需輸入其他溶液,必須更換輸液套管。使用Packed RBC時,如果因黏稠使輸液速度變慢時,可加入45ml
N∕S使輸液速度加快。


八大核心心得
(1)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在學輸血的時候,就要先了解到人類的血液裡有哪幾種血球,各個功能是什 麼,這部份生理學要學好,很多護理都是繞著生理學的機轉在走,之前學生理學有認真學,讓更上一層的專業科目大部分有聽有懂,很多疾病都要先清楚機轉才有辦法記住這個病,如果大出血的病人需要輸血,不能直接拿一袋血給病人輸血,還得先知道病人是什麼血型,哪些血型可輸,哪些不能輸,這就關乎生理學的知識了,還要知道血液製品從冰箱拿出來可放多久,超過時間就容易產生細菌。
(2)批判性思考能力:
輸血其實也是一項風險性高的護理,後來自己曾經思考過,備物的動作也不能太慢,因病人是處於生命的危險狀態才急著要輸血的,生命寶貴阿!而且在輸給病人血的時候需密切觀察病人有無輸血反應,通常輸的15分鐘內發生呼吸困難、心跳加快、臉潮紅等,就有可能是急性溶血反應,須具備相關輸血反應的知識並考驗隨機應變的能力。
(3)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常規的基本護理非常實用,例如生命徵象,在輸血前後需測量,這部分我們護理人員能比醫生早一步發現病人的異常狀況,且在Y-set套管接血袋的時候不能染污,需遵守無菌技術,不能讓病人受到感染,此時此刻的病人很虛弱,在核對病人的時候須謹慎行事,因輸錯人的話是非常嚴重的事,攸關病人的生死,可能因此吃上官司,做這項技術不能掉以輕心。
(4)克盡職責性:
無論病人有什麼不舒服,皆須相信病人所說的每一句話,盡量去除身上的病痛,並且在輸血的技術上,對於病人有什麼樣的安危都有想到,努力使病人來到醫院有個好的醫療照顧,當我們看到個案平安的出院,就是最大的回饋了。
(5)倫理素養:
尊重個案的選擇,隨時注意其隱私,讓個案保有私人空間,即使面對脾氣不好的個案,也不能直接向個案表達不滿,反而更要去了解原因。
(6)溝通與合作:
護理人員是病人與醫生之間的橋樑,也是病人的代言人,若有不當的醫療處置,身為代言人需勇敢的向醫生提出質疑,維護病人安全。
(7)終身學習:
隨著時代在進步,護理模式不能一塵不變,安排時間參加講座或研討會,得取最新資訊。
(8)關愛:每個病人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被輸血,需主動關懷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沒有一個人喜歡住院的,想一想換成我們是病人時,希望得到怎樣的護理,多關心病人,能建立護病之間的信任,對於往後的治療也較能取的合作。

新增時間 : 2013-06-05 02:28:3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