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

我的名字是陳麗晶,生於宜蘭,目前就讀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哥哥以及我,父母從小對我們的教育採取民主型,對於我的選擇都是尊重且支持的,使我更有勇氣朝向目標前進。爸、媽常說「成績不好沒關係,但品性不能不好。」正因如此,在做人處事態度方面要求甚嚴。 我的個性,堅持、積極、努力、細心,對於每件事我都抱持著將它做到最好,守時對我來說,它是一種基本的禮貌,有時間觀念,才能有效把握、運用時間,在做每一件事時,我一定在時間內去完成,急性子是我最大缺點,所以我必須常提醒自己放慢腳步,因為性子急容易誤事。平日我最大的興趣就是寫作,看看文章、故事,當心情不佳時,就聽聽音樂、散步或者讓自己沉澱,很快就能恢復。 求學一路上,成績一直沒有很顯眼,父母從不盯我唸書,直到了就讀幼兒保育科,或許是自尊心在作祟的關係,忽然感覺到似乎該為自己付出些努力,果然,幾分耕耘幾分收穫,我雖非天資聰穎,但我清楚得很「堅持」,絕對會是伴隨成功的必要原則。目前我擁有幾張證照,分別有-中文輸入Chinese Key_in,新注音、PERFORMANCE GRADE CERTIFICATE演奏等級檢定合格證、PowerPoint 2007以及Word 2007等,將來會繼續考取與幼保科相關證照,曾在校內比賽「交通安全幼兒宣導教具設計比賽」獲得佳作,有時也會參加一些校內講座等等。 選擇幼保科是因為,在我剛就讀附幼時,想想我哭個有兩、三個禮拜吧!班級裡有兩位老師,其中一位較年長的老師就這樣耐心地足足帶了我一個多月,讓我得到充足的安全感和信賴感,甚至在我銜接上小學一年級時,她時不時還會來關心我,對於她我只有無限的崇拜以及感謝。一直認為幼教老師本該像她一樣,擁有愛心、耐心、包容心。少子化的時代,哪來的孩子?當初在選擇幼保科時,非常多人這樣告訴我,唯一支持我的只有我的家人,但我相信,就因為孩子少,所以家長會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只要擁有比別人更專精的能力、更特別、創新的教學方式,就能吸引家長帶孩子來。 在這三年內我在學校也修了一些專業課程,如實用幼兒生理學、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幼教市場行銷等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課程是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因為我認為這門課程最生活化,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有趣的是常常可觀察到幼兒出現特別的舉動。特別是在課程設計這門課中受益良多,從不熟悉教案到慢慢熟悉教案的形式,我認為除了課堂上老師所教的,自己也需要多看多聽別人的教案撰寫方式及教學型態,畢竟「創新」就是吸取他人的知識再加以改造。 未來我想當位優秀的幼教專業人員,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幼兒園,在那之前,期待自己先到機構實習,將自己在專科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昇,五專畢業後約二十歲,考取幼兒教師證,再投入職場工作,讓自己有實務的經驗,在工作時必須不斷的進修,由於我對於兒童心理學感到很有興趣,所以也可以上一些相關課程。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