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

因為要持之以恆的運動我看了在激發人們時同時考慮情境和特質當試圖增進動機,要考慮情境很個人因素。每當老師、訓練員、教練或運動領導者,和看起來似乎缺乏動機的學生、運動員或個案一起工作時,他們立即地把缺乏動機歸因與參與者的人格特徵。[這些學生不在乎學習]、[這隊伍求勝心不夠]、或[運動並不是這些人生活重點],這些句子描述了們的個人特質,實際上卻是不去考慮動機的不足或逃避幫助參與者培養動機的責任。有些時候,指導者則沒有考慮學生或個案的個人特質,爾把所有責任都推給情境[例如:[這個題材必定很無聊]、[我的指導風格為何會抑制參與者的動機水準?]]。
事實上,低的參與者的動機通常是結合個人和情境因素所致。個人的因素使人們缺乏動機,但是人們參與的環境也是影響因素。對指導者來說,通常改變情境比改變參與者的需求和個人特質容易,然而,關鍵在於不是僅關注在參與者個人特質或是參與的情境,而是要考慮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
看完了這些,因為持之以恆的運動可以改善很多東西,讀書,工作之類的,使更努力的讀書不放棄人生的態度,在這些部份可以得到更多的改善,也使生命更為強韌,學業更為進步也可以讓選手能再專注:在比賽前或比賽中,當選手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在比賽的事項時,可以利用意象(例如意象過去的最好表現)來幫助選手恢復專注力。

新增時間 : 2013-03-20 21: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