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原理心得
一開始還沒有接觸這門課時,也都還不知道說這門課內容是在上甚麼,只是單純的覺得衛教病人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要人家教,但完全不知道衛教病人是有多大的學問。開學時發課本,看到「教學原理」這本課本,完全不知道說上這門課是要幹嘛的,但第一堂課時,老師就跟我們解說上這門課的目的是在哪裡,解說完時,對「教學原理」這四個字還有這門科目也都還是一知半解,還是不清楚這門課想要表達的是甚麼,也只知道說這門科目主要是來教我們如何來跟病人做有效的衛教,還無法瞭解更深入的內容時甚麼。當老師自我介紹完,要慢慢引導我們進入這們課的內容,雖然一開始聽的時候,分不清楚是要教甚麼,但是第一、二堂課結束,聽過老師的解說之後,就對這門科目大概有了概念了,所以一開始對這門科目的障礙就有開始解除的跡象了。在這門科目對我來說最有困難的是,有好多的學者提出他們自己的理論和模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搞混的現象,而且有點難搞懂,假如說:已經搞懂這位學者所提出的理論或模式,但已經對前面一個學者的內容就要搞混了,所以對第一位學者所提出的理論或模式,就要再看一次,因為他們的內容都好相似,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搞懂他們所提出的任何內容。對於這門科目,我覺得老師教學的很用心,也解釋的好,雖然當下能搞懂老師說的內容,可是回到家就忘得差不多了,就要花一些時間來回憶老師上課所講的話。上完這門課,已經對這門課不陌生了,上完課也才知道說這門其實很重要,像是實習時,我們對病人做的衛教,假如在護理目標訂「X月X日病人能說出三項可以分泌刺激母乳分泌的方法三樣」這項目標,這個目標雖然只是叫病人說出,就要看病人能不能自己拿出來運用到自己的身上了,就算已經達到這項目標,就要朝另一個目標前進,做到最耗就要看病人能不能自己運用和回式教,來達到我們要的目的,才真正有做到我們要為病人做的,讓病人能自我處理和自我照顧,而不是過度的依賴。在高護時,對病人衛教其實都有一點恐懼,一方面怕自己講不好,另一方面是如果病人沒有達到目標會有一點尷尬,或想說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所以每一次衛教的時候,心裡都會有一點怕怕的,會產生恐懼,可是上了這堂課,如果再衛教依次應該可以好一些,所以我覺得這堂課應該不能排在高護實習之後才教,應該之前就要先教過了,時間點有一點怪,這樣實習對病人的照顧才有算完整,教過這堂課之後,對病人做衛教的效果應該會比之前的還要好,而且有順利衛教出成果還可以增強自己的成就。
回應(0)